家住江门市区的张先生出现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突出有十年了,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因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所以一直没有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行走不便而且影响劳动。张先生这才来到江门市人民医院求治并住进了江门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病房。医生很快为张先生施行了手术,术后过了3天就出院了,从此以后张先生便脱离了该病的困扰。
腹股沟疝分为直疝和斜疝,张先生患的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除部分婴儿外,不能自愈,且随着疝块增大,必将影响劳动和治疗效果,并因常可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腹股沟直疝多采用手术疗法,修补方法基本上与斜疝相似。
给张先生施行的手术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989年美国的Rutkow医生首次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997年起国内逐步推广应用。江门市人民医院是江门地区最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之一,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
腹股沟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腹股沟区域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据报道初发腹股沟疝张力性修补术复发率约为10% ,复发疝可高达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后复发率显着降低,初发疝复发率低于1% ,复发疝低于2%。其原因是:
①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组织正常解剖部位不变;
②组织的生理性张力不变;
③锥形充填物的锥形结构,可使腹内压分散,避免局部高压的形成;
④补片植入后,通过网孔,组织与网片在数分钟内粘合固定,并促成大量纤维细胞进入网孔,从而加强了组织的强度。
张力性疝修补术后,绝对卧床3~4天,3周后进行轻度活动,3个月后恢复轻体力劳动;而无张力修补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3周后恢复体力劳动。张力性疝修补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对有充分神经分布的腹膜疝囊的高位结扎及局部高张力;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无需对疝囊高位结扎,局部张力不高,故术后疼痛不明显。补片孔隙大于10um,多形核粒细胞能够自由进出,且不适于细菌隐藏,故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
无张力修补术时间短,组织剥离范围小,术后疼痛轻,故术后尿潴留少,组织肿胀轻。因内环口充填,后壁修补双重加固作用,使修补更加牢固,加之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对于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习惯性便秘、合并心肺疾病的高龄患者,该术式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改变腹股沟生理解剖结构,修补无张力,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术后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局部无牵拉感,自主能力迅速恢复,4~6小时下床,2~3天出院,复发率极低,是腹股沟疝尤其复发疝的最合理术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