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一种常见病, 中医称之为“痔瘘”或“漏疮”。宋《太平圣惠方》指出“夫痔瘘者,由诸痔毒气,结聚肛边,有疮或作鼠乳,或生结核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时有浓血,肠头肿痛,今久不差,故名痔瘘也。”所谓肛瘘是指与肛管、直肠相通而言,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并且多见于青壮年。患者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肠病的1.67%~3.6%。肛瘘是肛管周围脓肿自行溃破或手术切开后遗留的未愈合的慢性感染性管道,由外口、内口及瘘管组成,主要症状是反复由肛周外口流脓或脓血、疼痛,因而把此称作漏,污染衣裤,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晚期少数肛瘘有恶变可能。
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常规的手术方法为传统的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方法。早在明代,许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引《永类^钤方》,就已经记载了挂线疗法。传统的低切高挂的术式,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肛瘘的公认的最有效、最经典的术式。但其也有愈合时间过长、痛苦大的缺点。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有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等缺点。我采用在传统低切高挂的基础上,加行半封闭式缝合术式各种治疗肛瘘,可以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由于半封闭式缝合,缩小了创面,减轻了换药的接触面,并通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以减少换药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肛门部位手术为Ⅱ类手术切口,如引流不畅,容易受到肛门粪便中的各种细菌的侵及而发生感染,感染是否发生与创面的引流、细菌种类、数量、毒力、患者的免疫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的全封闭式缝合切口感染率较高,而一旦感染后就不得不再次敞开,给患者带来了二次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形成新的肛瘘,引起复发。采用半封闭式缝合方法的治疗肛瘘,在缝合前充分止血,如创面出血积聚于缝合部分以下,易于感染甚至化脓,导致手术失败。缝合要求由创面基底部开始,用3-0可吸收肠线逐步由内到外缝合创面,不留死腔,减少粪便污染创面。半封闭式缝合的创面,早期(7天以内)换药时碘伏药液由于虹吸作用而进入创面的内部,可以杀灭其内部残留的少量细菌,从而有效预防感染。综上所述,采用半封闭式缝合治疗肛瘘,是在传统的低切高挂的基础上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有愈合时间短、痛苦小、并无增加感染几率的风险,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