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阵挛性面肌痉挛,以一侧面部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中年妇女为多。
1、病因: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手术探查发现大部分患者面神经根被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可痊愈,提示与三叉神经痛有类似的发病基础,少数患者可由肿瘤或动脉瘤引起。
2、临床表现:起病常从眼睛周围的肌肉的轻微抽搐开始,逐渐向下半面部的肌肉扩展,尤以口角抽搐明显。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并可伴轻度面肌无力或肌萎缩。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面肌痉挛不伴有疼痛,面肌随意性收缩在非面肌痉挛时一般不受影响。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但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功能性眼睑痉挛:发生于老年妇女,常为双侧性,无下半部面肌抽搐。
习惯性抽动症: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常为较明显的肌肉收缩,与精神因素有关。
4、治疗
a、药物治疗:治疗可使用卡马西平0.1克,每日两次,剂量可逐渐增加到0.6克/天,对轻症可有一定的效果。
b、面神经分支阻滞:治疗机理为不同程度地破坏神经功能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是对症治疗,不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用50%的酒精行皮下面神经分支阻滞,或面神经干注射0.3~0.4毫升,制止痉挛的同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面肌瘫痪。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于患侧面肌,干扰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可引起注射部位肌肉的暂时性无力或面瘫,能维持3-5月的治疗效果,复发后可反复注射。
c、微血管减压术:因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面神经根受到异位血管压迫所致,用手术的方法将压迫神经的血管与神经隔开,面肌痉挛就会消失,本方法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开展的电生理监测下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使手术的效果更好,并发症明显减少。面肌痉挛的有效率为95%,复发率为5-10%。
本手术的适应症为:
a、面肌痉挛发作频繁而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
b、本病经其它疗法效果不理想,或治疗后又复发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