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骨转移患者最终死于原发性,文献报道平均生存时间为6-48月。对骨转移瘤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控制骨痛,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因此,需要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骨科、放射科及核医学科等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治疗前应尽力了解病人的全身状况、年龄、病灶是单发还是多发、原发病灶是否清楚等。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力案。治疗应由专科医生执行,可应用细胞毒性药物行全身化疗。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治疗可起作用。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可有效。最新文献报道双磷酸盐已广泛用于治疗肿瘤转移性骨病,并已证明是安全的、有效的,新一代双膦酸盐的开发应用,为骨转移瘤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对于预防病理性骨折而采取固定手术的治疗,其手术指征目前存在争议,mirel阐述了一套评价骨折危险性的评分系统,包括4个参考指标:病变部位、骨破坏类型、骨破坏数量及疼痛指数,每个指标分为3级,总体得分大于10分易于骨折,而小于7分不易骨折。也就是说负重骨骨皮质溶骨性破坏超过50%、负重时疼痛或股骨近段广泛性溶骨破坏容易发生骨折。
据文献报道,骨转移瘤的手术适应证可归纳为:(1)顽固性疼痛者;(2)脊柱转移灶引发神经症状不超过3周,持续加重的神经损害,预计生存期长于3个月者;(3)长管骨的病理性骨折或濒临病理性骨折,估计生存期在6周以上者;(4)骨盆部位病变经放疗、化疗等治疗无效,估计能存活4周以上者;(5)ECT仅发现单个转移灶,而肿瘤原发灶已根治或广泛切除者;(6)主要脏器功能尚可而能承受手术者。必须牢记2条基本原则:①对将要发生的病理性骨折进行预防性固定更容易;②预防性固定比骨折后固定并发症少。
由于无法预测患者的存活时间,使得适当的手术设计更具有挑战性。所选的固定方法必须足够牢固以允许术后即刻完全负重行走。由于患者可能只能存活几个月,不应让其卧床恢复很长时间。同时,重建的材料应足够耐用,可让患者应用很多年,因为有时患者的治疗结果会很好,能存活很长时间。一般而言,内固定前应将肿瘤切除,形成的腔隙用骨水泥填充。还可考虑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由于骨骼常常需要放疗,假体应使用骨水泥固定,术后3周如切口愈合良好,可安排做术野放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酌情应用。
王某某,男性77岁,因前列腺肥大入住我院泌尿外科,全身PET-CT检查,未发现明确原发肿瘤。因出现左足痛行X片检查,显示左足舟骨溶骨性病变,转入骨科治疗。CT检查显示左足舟骨病变,骨质破坏。为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骨科行肿瘤病灶内刮除,克氏针骨水泥内固定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