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大转移部位,其发生率占骨的恶性治疗中的90%以上,比原发性骨肿瘤高,且常为多发性病灶。癌和肉瘤都可以转移到骨骼,其中由癌引起的骨转移更常见,约占80%~90%。引起骨转移的常见肿瘤有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甲状腺癌(60%)、膀胱癌(40%)、肺癌 (30%~40%)、肾癌(20%~25%)和恶性黑色素瘤(14%~45%)等。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施建党
肿瘤发生骨转移提示肿瘤已经进展至晚期,所以骨转移瘤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疼痛,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治疗包括:
手术治疗 最主要的目的是治疗和防止病理性骨折,常用方法有: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外固定等。手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化学治疗 既对原发肿瘤病灶有治疗作用,还对转移病灶(包括骨转移病灶)产生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
放射治疗 主要用于单发的骨转移病灶的治疗,控制局部病变发展,减轻症状,局部疼痛控制有效率可达70%以上。
双膦酸盐药物的应用 双膦酸盐药物是治疗癌症骨转移的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成为治疗和预防癌症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癌症骨转移的机理主要是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阻止骨质吸收,缓解骨痛,延缓骨并发症的发生。常用药物有依班膦酸钠(艾本)和唑来膦酸(择泰)等。虽然几代药物的活性相差很大,但治疗骨转移瘤,缓解骨痛的有效率比较接近,约为53%~70%。唑来膦酸对缓解骨痛有明显的疗效,可有效延缓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
放射性核素治疗 其原理是利用亲骨性放射性物质进行体内辐射治疗,又称为内照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153Sm-EDTMP、89Sr、32P等。放射性核素治疗可在用药后24~48小时产生疗效,维持1~6月。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在与化疗、放疗等配合应用时应特别注意骨髓抑制情况。
除了上述药物和方法以外,降钙素,一些中药如榄香烯乳、艾迪注射液等也对骨转移瘤有一定的疗效。
在进行疗效判定时,症状、MRI、CT、核素检查等都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溶骨型骨转移瘤,病灶破坏区缩小,周围出现硬化边或硬化边增厚,核素浓聚区减少或减低,MRI T2加权像信号减低等,都说明治疗有效。
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协作,骨转移瘤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所以不能只单一应用一种方法,也不能只重视骨转移瘤而忽视原发肿瘤和其它部位转移瘤的治疗。
治疗骨转移癌的方法很多,临床上更重要的是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用手术、化疗、放疗、双膦酸盐药物、核素治疗、止痛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