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的治疗一直是是骨科的难点和重点,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伤,骨折移位明显,髋臼极不稳定。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致残率极高。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关键。尤其是对于累及前柱、前壁的复杂髋臼骨折,依然是创伤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
虽然 Letournel所描述的前方髂腹股沟入路已被广泛采用,且成为标准、经典入路。但此入路解剖复杂,损伤结构较多,出血量大,学习曲线长,且髂腹股沟入路对于偏内侧的髋臼前壁骨折暴露和复位较为困难,对髋臼内侧壁四边体无法直视下暴露和固定;另外由于有腹股沟韧带的限制,通过髂腹股沟入路无法暴露前方髋关节囊和髋关节。对于髋臼前柱、前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颈骨折、关节内碎骨块嵌顿等情况的治疗,单一的髂腹股沟入路则无法完成手术。
自2008年5月起我们开始探索性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累及前方和内侧壁的髋臼骨折,相比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我们体会到髂腹股沟下入路入路可以沿髂腰肌外侧向下分离,可显著增加髂腰肌的活动度,将腹股沟韧带连同髂骨截骨块向内上侧牵拉,可显著扩大外侧和中间窗口的暴露范围,对低位和内侧的前柱前壁骨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暴露和复位;外侧间隙可于髂腰肌外侧向下分离,暴露并牵开股直肌,暴露髋关节前方关节囊,可以对股骨颈骨折或关节腔内碎骨片进行处理,显著扩大了手术适应症;切口无需打开和修复腹股沟韧带及腹外斜肌,打开和关闭切口时间显著短于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且减少了腹股沟疝的可能,同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和用血量。
2008年5月~2011年1月我们共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或髂腹股沟下+Kocher-Langenbeck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了23例前方累及前壁和内侧壁或髋关节结构的髋臼骨折,部分病例通过近两年的随访,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除我院外,我们还在我省新沂、沭阳、高邮等地及安徽滁州等地开展此项技术。
于2010年7月参加长三角骨科论坛大会交流,获得好评,于2010年10月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目前此入路的进一步解剖学研究以在我校解剖教研室完成,论文待发表。采用此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目前国内除我院外,尚无其他类似报道,国际上仅Farid YR于2008年4月在J Orthop Trauma报道7例和Seyyed HHR于2010在Hip Int 上报道十七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