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以20~45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因外伤、劳损、受凉等原因引起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突出、脱出,刺激、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下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好发于腰4.5、腰5骶1。中医认为,本病的内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因是起居不慎,负重闪挫,伤及筋络骨节,或风寒湿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迁延日久,致使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故而发病。
【临床表现】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凉史,部分病人有慢性腰痛史。下腰痛并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酸胀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弯腰、下蹲、举物、咳嗽、打嚏、大便用力时均可加重,休息后减轻,部分病人会阴区、小腿、足背外侧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腰椎CT扫描、核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推拿治疗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最主要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的位置关系,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加强血液循环,促使受损神经恢复功能。
【自我推拿】
1、摩肾益精:双手用力摩擦搓热,双手置身体后侧,双手掌顺时针方向搓摩双侧腰部肾腧、大肠腧30~50次。
2、按揉腰及下肢:双手置身体后侧,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自上而下用力按揉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肌肉3~5遍。
3、拳叩腰臀部:双手握拳置身体后侧,以拳背叩击双侧肾腧、大肠腧、环跳、秩边等处,先轻后重,轻重交替,各叩击30次。
4、擦腰及下肢:单手置身体后侧,用大鱼际或掌根擦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以局部发热为度。
5、仰卧摆腰:取仰卧位,双手握住床的两侧,左右摆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左右摆动30次。
6、牵引腰椎:双手拉住门框或双杠,利用自身重量拔伸牵引腰椎3~5分钟。
【中医防护】
1、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急性期病人应尽量卧床休息,无论在治疗前后,均宜睡硬板床休息。
2、治疗期间要用腰围护腰,以保护、支撑、保暖,巩固疗效。
3、注意劳动时的姿势,如弯腰、蹲下、起立或提起重物等动作,要保持重力平衡,以防止腰部损伤和本病的复发,工作、生活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不但省力,而且可预防腰痛。下面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正确与不正确的姿势,以供参考。这些姿势的要点如下。
(1)搬重物由地面抬高举起时,要髋膝弯曲,身体蹲下,腰背挺直,物体尽量贴近身体,靠髋膝用力起身。
(2)站立工作时,脚尽量往前站,最好一只脚靠前,另一只脚稍在后,膝关节微弯,腰尽量少向前弯,站久了,要不时伸伸腰,弯弯髋和膝。
(3)背重物时,胸腰稍微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太大。
(4)坐位工作时,胸部直立,腰微微向前弯一点,使腰部能靠在椅背上。坐久了,不时直一直身体,展一展两臂,使胸部扩张一下。
(5)担、抬重物时,腰要挺、胸要直,起身要靠下肢用力。起身后稳住身体再迈步。集体扛抬重物时,要统一行动,迈步要喊号子,步调要一致。雨天路滑,下坡要慢走,迈小步,过沟、过坎时要打招呼,一步一步踏稳走。
4、恢复阶段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拱桥式、鱼跃式、太极拳等,同时并逐渐取消腰围。腰部功能锻炼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为宜。
(1)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活动,各活动10次。
(2)五点支撑:病人仰卧于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坚持片刻再慢慢躺平。反复练习3分钟。
(3)三点支撑:五点式练熟了再练三点式。仰卧,双手抱于胸前,以头和双足为支点,用力将腰腹挺起,坚持片刻,再慢慢躺平,反复练习3分钟。
(4)拱桥支撑:仰卧,病人双手及双足撑起全身呈拱桥状,坚持片刻,再慢慢躺平,反复练习3分钟 。
(5)飞燕点水:俯卧位,头、双手、双腿同时努力向后伸,最后全身翘起,仅胸腹着床,形成飞燕式。坚持片刻,慢慢放松,重新俯卧于床上,休息片刻,再行练习,时间以3~5分钟为宜 。
(6)倒退走路:病人选择比较宽阔的地方,自然地倒退走路。要求全身放松,两手自然摆动,双下肢交替摆动,以髋关节运动为主,膝关节尽量伸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