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系统可矫正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波士顿儿童医院报道了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或瓣膜成形43,该组病例包括15患者,年龄为3~18岁,1例患者因胸膜粘连术中改为正中开胸;接受动脉导管未闭缝合的患儿9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70 ±46分钟,置入瓣膜成形环的患儿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67 ± 48分钟,较常规手术稍有延长;所有患儿均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住院日中位数为1.5天。Bonaros等研究表明,机器人下先心病矫正学习曲线陡峭,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下降明显。Argenziano等的研究表明,利用机器人系统可安全有效的修补房间隔缺损,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2分钟;17患者中,有1例患者有房缺残余分流,术后5天经胸壁小切口二次手术修补,术中发现缝合线未见异常,但局部肌肉缘有撕裂,说明此例手术失败同机器人技术无关,可能同直接闭合放缺有关,应采用补片的修补方法。Morgan等研究表明,同小切口或正中开胸术式相比,机器人下房缺修补术可加速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医疗条件不同,国内有众多的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居多。从2007年1月至今,解放军总医院采用机器人技术共完成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年龄12~66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54例,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7例。特别是室间隔缺损修补,国际上未见临床报道。该组病例未见残余分流、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