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先进性:
椎间盘源性颈、腰椎疼痛,临床极为多见。这些患者表现为长期的颈部僵硬不适、头晕,有时伴上肢麻木;或下腰部疼痛,伴臀部或不典型性下肢胀痛不适,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手术治疗尚不适宜的一类较为棘手的患者群。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使用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针对中青年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患者,在纤维环破裂前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症状,阻止病情加重,减少使此类病人今后进行开放式手术的可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据国内文献报道,有效率65-90%左右。
技术采用的方法:
患者俯卧位,X线透视下精确定位,在局部麻醉下将穿刺针穿刺至病变髓核,连接射频消融工作仪,在低温下汽化、皱缩髓核,实时降低间盘内压力。与以往通过高温使组织坏死的热收缩技术不同, 等离子刀可以将温度精确控制在60-70℃,既确保使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收缩,又保持了细胞的活力,有效解除突出髓核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神经根、动脉、脊髓等的压迫,同时保护纤维环及髓核组织,防止椎间盘加速退变。
应用范围:
(1)颈椎间盘源性的颈椎病,伴慢性头晕、恶心、四肢麻木及乏力、颈肩长期僵痛不适等。
(2)椎间盘源性腰痛: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较差,又不能保证开放式手术效果者;年龄 < 50岁, 病程 < 5 年,久坐或久站出现腰痛伴有臀部或下肢放射痛;椎间盘高度 > 75%;MRI:轻度包容性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