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中医认为该病是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寒凝、痰阻、湿热、正气不足所导致,属“石瘕”。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20岁以下少见,35岁以上约20%妇女有子宫肌瘤。一般好发于生殖年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子宫肌瘤的发生大多认为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
一、中医眼中的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发病之初,多为气滞血瘀证,邪尚不盛而正亦未衰,其临床表现比较轻,体征也不甚明显。随病情发展,可进入本病的典型阶段,出现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因宫腔、宫内膜面积增大,宫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致使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黏膜下肌瘤一旦坏死、感染,则有持续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脓血性排液等,此期属邪盛而正尚未衰时期。发展至中后期,则可出现乏力、贫血等正气渐衰之候。当然发病的症状也会因瘤因人而异,需检查明确后再做诊断。
二、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子宫出血、腹部包块、腰腹疼痛、白带增多、小便频急、大便不畅、不孕、贫血等。但也有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妇科普查发现的。
1、月经的改变:经量增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部包块:下腹正中扪及块物,膀胱充盈时将子宫推向上方更易触及,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
3、白带增多: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悬吊于阴道内的黏膜下肌瘤,其表面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腹痛,腰痛,下腹坠胀:通常腹痛不明显,坠胀、腰痛时常可见,且经期加重。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妊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输尿管出现肾盂积水;压迫直肠,出现排便困难。
6、不孕:占25~40%。可能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宫腔变形,影响受精卵着床。
7、继发性贫血:头晕、乏力,食欲不振。
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质硬,黏膜下肌瘤子宫多为均匀增大,有时位于宫口内或脱出阴道,呈红色、实质、表面光滑,伴感染时表面有渗出液覆盖或溃疡形成,有臭味。
三、子宫肌瘤的双向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患者年龄,生育状况、临床症状,肌瘤的部位、体积大小、生长速度、数目等因素。如果肌瘤较小,没有明显症状,对健康影响不大,特别是围绝经期病人,可考虑卵巢功能减退后,肌瘤自然萎缩,此类病人定期随访,暂不需手术。临床治疗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其总则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以补脾益肾,扶助正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上述药物的疗效机制正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抗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免疫调节来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1、 气滞血瘀型
主要表现是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比较正常,有人有略多的表现,且经期延长,淋漓难以干净,腹胀坠痛,乳房胀痛,苔薄白或有紫气,脉弦涩。经检查发现,患者子宫略大,质中或偏硬,B 超显示瘤体较小。治疗上重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2、瘀血蓄结型
主要的表现是月经量多如涌、色紫有血块、下腹有刺痛感不能按住,有的人月经来的时候持续时间长,很难干净,舌紫黯有瘀斑,脉沉涩。经检查发现,子宫均匀或不对称增大,质感较硬,能触及单个或多个突起,在B 超下显示瘤体较大或数目较多。治疗上可以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兼湿热者,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兼寒症者,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3、脾虚血瘀型
主要的表现是月经量多如注,月经的颜色呈淡紫,小腹有坠胀疼痛,会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的感觉,脸色少华,有人还伴有腹泻症状,舌体胖大有紫气,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4、肾虚血瘀型
月经量多且淋漓难净,色紫黯有块,小腹隐痛,腰骶酸楚、头晕耳鸣,舌淡紫有齿痕或瘀点,脉沉细涩,容易造成不孕或堕胎,滑胎的情况,要给予重视。在治疗上辅以补益肾气,活血化瘀。偏肾阴虚者,伴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治疗上应该注重滋肾养阴。
特别强调的是,子宫肌瘤除按上述分证型论治以外,还需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区别对待。月经期主收,祛瘀止血;平时期主消,活血消Y。根据病程进展,疾病初期理气活血,中期化瘀散结佐以扶正,后期攻补兼施,注重培护元气。
四、手术治疗
子宫大于2.5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临床症状明显,继发贫血,或短期内肌瘤迅速长大,有变性可能等,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有些患者绝经后肌瘤并不萎缩反而增大者,也应该考虑手术。
(1)肌瘤切除术:35岁以下未婚或以婚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经腹或经腹腔镜下切除肌瘤,突出宫口或阴道内或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经宫腔镜切除。
(2)子宫切除术:肌瘤较大,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行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50岁以下,卵巢外观正常者可保留卵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