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系人体脂质代谢失调所致,是指当血脂浓度超过“参考值”高限时的病理状态,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以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为结局,后果严重,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临床上,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TC)、高甘油三脂血症(TG)、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四种类型。因此,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改善冠心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症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脂血症临床类型有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0.9mmol/L。
近20年来,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高脂血症的研究。经过临床大量不断的研究和观察,在高血脂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仅供临床医师治疗时参考。
一、胆酸螯合剂 此类药物口服不易吸收,主要是通过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阻碍胆汁酸的重吸收,干扰胆汁酸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排泄。主要用于TC的治疗,如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
该类药物的代表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降胆葡胺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胀、轻度恶心及便秘,可通过缓慢增加剂量,服药期间大量服用可溶性纤维素,以及服用减少肠道气体的药物,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而且能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更明显。又因其可干扰肠道对某些药物的吸收,故口服其他药物时,应在此类药物前1h或后3h服用。
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又称他汀类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加速循环血液中LDL和 VLDL残粒清除。临床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此外,这类药物还具有稳定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抗血栓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调脂以外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这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疗效,目前这类药物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的标准治疗。一般常规剂量可使血浆TC下降30%~40%,LDL-C下降25%~50%,TG中等度下降,HDL-C轻度上升。
常用的药物有多种: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纳差、腹胀、便秘、消化不良、头痛、失眠、乏力、皮疹、肌病及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三、烟酸类药物 主要作用是增强脂肪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减少,脂肪酶活性减低,脂肪分解减少,血浆游离脂肪酸下降,肝脏合成TG及释放LDL随之减少。同时,抑制肝脏活性,减少HDL异化作用,提高血中HDL浓度,另外还有人为这是唯一能使脂蛋白(a)降低的药物,适用于除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的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烟酸、乐脂平、烟酸肌醇酯等。烟酸应用会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灼热或瘙痒等副作用,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肠胀气、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剂量烟酸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糖耐量减退、血尿酸增多及肝损害等,由于烟酸的副作用较多,作用缓慢,已由许多衍生物所代替,如烟酸肌醇酯,作用缓和而持久,除用于高血脂和冠心病外,也可用于各种末梢血管障碍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乐脂平,其降脂作用平稳’而持久,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葡萄糖代谢的功能,与烟酸相比,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适用于各型高脂血症与糖尿病性血脂异常,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降脂药。
四、纤维酸类药物(又称苯氧芳酸类或贝特类调脂药) 主要是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TG的水解增加,对治疗高TG血症有显着的疗效。临床最早使用的是安妥明,而目前较常用的是诺衡、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益多脂等。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肌肉炎症;阳痿、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皮疹等。
五、其他降脂药 主要有脂必妥、血脂康、绞股蓝、月见草油等。
以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高脂血症治疗的阶段性成果,尽管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繁多,机理各异,但由于降脂药一般都需长期服用,且多数对肝肾功能都有不良影响,合用药物多有不良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选择疗效肯定,价格合适且易于耐受的药物,用药中应加强临床监护,同时也不主张单一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以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