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早已成为现代社会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其中高血压患者1.6亿;高脂血症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6000万人;糖尿病2000万人;烟民3.5亿,还有大量饮酒者和缺乏体力活动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增加。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吗?
一、传统危险因素
1、吸烟:研究发现,吸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猝死,包括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冠状动脉痉挛等。还可使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高血压:血压水平从110M75mmHg开始,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80M11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大量临床资料分析,只要收缩压、脉压下降,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就会下降。
3、血脂异常:纠正血脂异常,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血脂异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有协同致病作用。
4、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是动脉硬化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新的危险因素
1、高敏C反应蛋白:参与动脉硬化发生发展过程。
2、同型半胱氨酸: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凝血、纤溶机制异常:血栓形成与内皮、凝集系统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正常的纤溶酶系统可预防血栓形成。
4、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5、高尿酸血症:多项研究表明,尿酸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超重、大量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运动、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异常等均可导致或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