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蝎子又称“全虫”为蜘蛛纲、蝎目,属胎生节肢夜行肉食动物,喜好生长在比较干燥的地区,有畏光性。与毒蛇相似的毒器官在尾部的前端部位,可以蜇伤人及其他动物。头胸及前腹部合为躯体,后腹部细长可称为尾,腹部共13节,末节为尾端呈囊状,囊里为白色毒液,连通一个钩形毒刺,是蜇人的武器。有时(尤其是雨天)毒蝎可进入家中及床上,或藏匿于室内鞋靴、衣服或墙缝中,多为误触被蜇伤,养蝎或捉蝎者接触机会多,更易被蜇伤。
蝎子因种类不同其毒性大小不一,热带地区蝎种和我国东北毒蝎,毒性甚为剧烈,东北毒蝎毒力相当于眼睛蛇毒,常可致命。
蝎子通过尾刺钩刺入皮肤,迅速将毒液注入伤口而致人中毒。其毒液称蝎毒素,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毒蛋白,呈酸性,可溶于水、乙醇或乙醚中,其毒素为神经毒,具有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作用,并能干扰神经轴索去极化过程的离子转运,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其次含有溶血、出血、凝血等毒素。
二、蝎子蜇伤危重度的评估
蝎子蜇伤的危重程度应综合考虑到以下方面因素:①蝎子的大小与毒液注入量。②蝎子的种类。③局部症状与全身中毒症状表现。④过敏反应的表现。
1、一般的蝎子蜇伤:仅引起局部灼痛、红肿、麻木槿感觉过敏、水疱等。
2、剧毒蝎子蜇伤:除局部灼痛、红肿、麻木槿感觉过敏、水疱外,疼痛可延及整个
肢体,并有组织出血、坏死。蜇伤1―2小时后,发生头痛、眩晕、畏光、流泪、流涕、流涎、恶心、呕吐、鼻、肺或胃肠道出血、口舌肌强直、大汗、体温降低或升高,血压先增高后降低,心动过缓,语言不利,烦躁,甚至抽搐,呼吸麻痹至呼吸衰竭。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昏迷等,偶有发生胰腺炎、血糖升高、蛋白尿及血尿。伤后2~4小时内症状发展迅速者常为预后不良的征兆,若救治不当可能死亡。如能存活48小时以上则治愈的机会较大。死亡多见于6岁以下的儿童,常发生于伤后2小时内,死因多为严重生命中枢损害。治愈者一般中毒症状于2日后逐步消失,但神经损害表现可持续1星期以上。
三、蝎子蜇伤急救策略
被蝎子蜇伤,轻者局部伤口处理后短期观察4小时即可;重者需全身治疗,收住ICU。
(一)一般处理
1、患者保持镇静,卧床休息。
2、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二)伤口局部处理
1、在伤口处寻找、拨出尾刺(必要时切开),并负压吸引毒液。
2、应用碱性液清洗伤口中,如可用5%~10%碳酸氢钠、1:2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氨水冲洗伤口中。
3、用0.25%~0.5%普鲁卡因在伤口作环形封闭。
(三)其他治疗
1、轻度局部反应口服抗组胺和镇痛药;反应严重者用1:1000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10-1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
2、肌肉强直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用5%葡萄糖20ml稀释静脉注射或用西地泮5-10mg静脉注射。
3、重者静脉输注甲泼尼龙125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
4、哌唑嗪有抑制毒素的外周作用,可用0.25 mg口服,每日2-3次。
5、给患者吸氧,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可按心源性肺水肿处理,但不宜用吗啡,休克时用多巴胺,应与间羟胺及糖皮质激素合用,因毒素有阻滞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故单用无效。其他均按对症治疗。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给予人工呼吸。
6、特效的治疗方法为特定的抗蝎毒血清,但我国目前尚未生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