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其中功能锻炼就是我们所说的康复,或者用台湾的翻译,复健,更为准确,贴切。
具体讲到功能锻炼,也就是骨折术后康复,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解它。
1 、负重
能否负重通常判断骨折部位是否在上下肢的力线上,在力线上的骨折,在骨痂未形成之前,是禁止负重的。当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痂生长,我们即可开始逐渐负重训练,开始让骨折部位接受较轻的应力刺激,促进骨折的愈合。而不在力线上发生的骨折,我们的负重则不必太过担心。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给出的答案是:
(1)骨折部无压痛及沿肢体纵轴无叩击痛。
(2)自行抬高患肢无不适感。
(3)用适当力量扭转患肢,骨折处无反常活动。
(4)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5)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 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6)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3)、(5)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可先练习数日,然后测定,以不损伤骨痂发生再骨折为原则。
在此之前,我们可以用拐杖,助行器等帮助站立和行走,通常不疼痛则没有问题。老外翻译叫做足尖负重,可由这开始。
2、疼痛管理
在物理治疗领域我们通常使用冷热湿敷,蜡疗,红外光疗,超声波治疗,干扰电疗法和tens来解除疼痛,疼痛是人身体的自我保护,对挛缩肌肉和其它软组织的牵拉痛感、撕裂关节内外瘢痕粘连产生的钝痛感、关节积液导胀痛感、滑膜嵌顿造成的尖锐痛感等是最常见的几种情况,针对不同的疼痛类型,我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来减轻疼痛。
3、力量增长
科学的力量训练方式需要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以及静力收缩之间做出选择。同时也涉及到时间,强度和频率的关系。除了一些特定情况,开链运动简单容易,负荷小,但在废用性萎缩时难以启动,闭链运动较难,负荷大,但废用性萎缩时容易启动。大强度,少个数的力量训练增加爆发力;小强度,多组数的力量训练增加耐力。
4、关节活动度增加
大的原则:
1、无痛治疗是努力的方向,牵拉痛常伴随治疗产生,剧烈的疼痛需要避免。
2、能主动肌肉收缩增加角度则优于被动活动增加角度。
附:医学本身尚有局限性,医者自己的知识也有局限性,现在我们所倡导的治疗,也许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被取代甚至验证为错误的,信仰科学,尊重证据,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祝您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