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简称为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早期缺乏自觉症状,难以诊断,又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长期被视为绝症。随着近代医学科学的进步,肝癌的诊断已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死后诊断”、60年代的“临床诊断”,飞跃到70年代的“亚临床诊断”。一个历来被认为“最难诊治的癌症”,由于早期诊断的进步,已改变了“肝癌是不治之症”的旧观念。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肝癌呢?
关键之一是更新传统的诊断观念,即当出现症状或体征后才去看病,而是在无症状体征的肝癌早期就主动到医院定期检查。高危人群更应如此。所谓高危人群一般包括:
1、有肝炎病史和肝硬化者,尤其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
2、有家族肝癌史者,特别是30~59岁的男性,应定期在体检时加一项甲胎蛋白(AFP)检查。
目前肝癌早期诊断的最大敌人是旧的肝癌诊断观念。旧的肝癌诊断依赖四大症状(如消瘦、乏力、肝痛、黄疸),但事实上无症状体征的亚临床肝癌及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上述症状几乎全部是阴性。而无症状的亚临床肝癌是有可能根治的,有症状体征的临床肝癌即使进行十分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也只能延长生命而无法根治。为此,能否做出早期诊断,关系到病人能否获得根治的机会,必须引起重视。
我国的肝癌患者绝大多数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有关,85%的肝癌患者都是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转变来的。还有15%左右的肝癌患者不是肝炎引起,而是由其它原因导致的,如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菌、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含苯的有毒化学物、有些药物和嗜酒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在变质的大米、黄豆、花生米、瓜子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菌,它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另外,在减肥、利尿的药物里,如果里面含有吗冬林酸、麻黄等的成分,长期服用对肝脏也有很大的损害。
肝癌的外科根治性手术
根治性切除是指肿瘤彻底切除、余肝无残癌、门脉无癌栓,术后2个月AFP转阴且不复阳,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存及再发。文献报道其5年生存率多在50%左右。
早期诊断只解决问题的一半,对小肝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治疗呢?作肝叶切除已经证明是肝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我国肝癌病人绝大多数合并肝硬化,如果对小肝癌也采取肝叶切除,癌固然被切除,但病人却要冒极大的手术风险。因为在切除小肝癌的同时还将切除大量有功能的肝组织,病人难免死于肝功能障碍。现在肝癌手术治疗的公认准则,有肝硬化时用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这项革新使多数小肝癌病人得到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手术风险比肝叶切除降低10倍,而且局部切除的长期疗效不仅没有降低,相反还有所提高。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60%左右,而大肝癌切除,即使现在,5年生存率也仅30%左右。
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切除以外的治疗:术中肝动脉结扎、栓塞化疗;术中冷冻治疗;术中微波固化治疗;肝动脉门静脉置泵;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瘤内无水酒精注射;中医中药、全身化疗与生物治疗干扰素、香菇多糖、白介素-2等;简言之,肝癌得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切除”的多了,而小肝癌切除的5年生存率比大肝癌切除者要高一倍,达到60%左右。此外,复发的肝癌由于可在症状出现前早期发现并加以“再切除”,使肝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又进一步提高10%左右。临床上肝癌已由“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