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侵犯支气管粘膜,特别是侵犯了左右支气管粘膜的肺癌,对在手术中需要切除支气管的范围,是对胸外科医生的考验,在实际中有时不得不大范围的切除,以免支气管切缘存有肿瘤,使得有些病人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自发荧光支气管镜目前世界上主要用来诊断和发现早期的肺癌[1],同时有前瞻性的科研表明对肺癌术后有无复发和再次病变的检测,自发荧光支气管镜检查有着比普通白光支气管镜更大的意义[2],但我科自2008年9月使用自发荧光支气管镜以来,AFI除了上述作用外,发现AFI对肿瘤边缘的定位意义,在临床上有着更现实的意义,现报告如下。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内科毛F
临床资料
1:6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8-9到2010-12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均发现肿瘤侵犯左或右支气管,支气管镜下活检64例均系恶性肿瘤,1例在镜下见坏死糜烂明显,活检一次后出血较多,未取得肿瘤病理,术后证实为鳞癌。其中男性42例,平均年龄61岁;女性23例,平均年龄63岁。支气管镜下活检标本和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符合,检查结果示:鳞癌51例,腺癌8例,未分化癌5例。
2:检查仪器:Olympus 260主机,F260和1T260支气管镜
方法
1:支气管镜检查
所有患者常规利多卡因气道雾化麻醉,首先用普通白光支气管镜全程检查,再在病变处使用自发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尽量要使气道干燥,避免镜子对气道粘膜的损害,不然会干扰肿瘤特异性紫红色光谱的观察,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气道内有粘液和少许的血性分泌物,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气道后,再用氧气在活检孔道内大流量冲击,这样能基本保证气道的干燥,确保AFI对气道观察的准确性,这样第一步在AFI光谱下确定肿瘤侵犯支气管的边缘所在,留下白光和荧光图谱,见图1;第二步在AFI观察下的肿瘤边缘活检同时进行边缘针刺活检;第三步在明确的新生物处活检。观察活检和针刺活检后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即可退出支气管镜。
2:手术
65例患者均转至胸外科进行了支气管肺癌根治术,其中有2例左上鳞癌已侵犯左支气管离隆突近2cm,在术中再次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定位,避免了全隆突的切除,术后证实支气管切缘无肿瘤细胞,其他63例患者在先期的AFI定位下切除肿瘤,术后证实所有病人支气管切缘无肿瘤细胞。
结果
65例患者在AFI观察下的肿瘤边缘活检,病理阳性率为82%,同时进行边缘针刺活检阳性率为76%,两者合为一体64例患者病理见肿瘤细胞,阳性率为98%,结合术后大体标本的病理检查,在AFI检查显现紫红色光谱的边缘部位的大体标本病理阳性率为86%,在取材标本为阳性之处,回顾对照AFI检查均为紫红色光谱,敏感性达到了近乎100%。
讨论
因为自发荧光支气管镜(AFI)绿色的反射光因黏膜的状态而变化。正常黏膜不会减弱自我荧光,同时也不会集团绿色放射光,所以可描绘出绿色的AFI图像,但绿色反射光不会像自发荧光那样减弱,正常组织得到绿色荧光图像,黏膜肥厚造成荧光减弱的肿瘤性病变得到紫红色荧光图像。AFI利用血中所含有的易受血红蛋白影响的绿色反射光,从而增大了血液的观察部位,提高了对出血、血管和肿瘤性病变的识别能力。因此AFB不但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还有助于确定病灶部位,指导治疗。据日本Shibuya最近报道,AFI检查所见的早期气管-支气管癌,用PDT治愈率可达92%以上;我们用来确定病灶的边缘,指导手术。
就像前所说,侵犯支气管的肿瘤,术前做了胸部CT和常规支气管镜或纵膈镜,术中如何取舍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需要进行袖状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以前是:常规支气管镜发现气管支气管拐角区的粘膜增厚或皱褶就应警惕粘膜下浸润,进行活检,但着这是凭着经验做事,但荧光支气管镜能够提高原位癌或多中心癌的检出率[3],从而能凭着客观依据做事。韩国三星医学中心Joon Suk最近在一项病例回顾性分析中发现,接受袖状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生存期较接受全肺切除的患者要延长近2倍。Suk Park指出,袖状肺叶切除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肿瘤复发,患者的结局很悲惨,应尽量避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与全肺切除相比,袖状切除在不缩短患者生存期的前提下,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因此,要鼓励行肺袖状切除术,但由于该术式的复杂性及可能存在的切除不完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肺癌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我们利用AFI可以很好地明确肿瘤的边缘,从而降低手术不完全的风险,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本研究初步显示,AFI特异性的光谱结合镜下必要的活检,能很好指导肺癌手术的切除范围,特别是对需要袖状肺叶切除患者更有临床意义,我们看到AFI对肿瘤的敏感性达到了100%,正因为它的高度敏感性,部分炎症在AFI上也表现为紫红色的光谱,特异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毕竟AFI检查工作在我国还不到4年时间,我们还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