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育龄期患病率20%
二、发病相关因素:
雌激素: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孕激素: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
遗传因素:
三、分类
1.肌瘤生长部位: 宫体肌瘤 宫颈肌瘤。
2. 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
1)肌壁间肌瘤 60~70% 位于肌壁间,周围肌层包围。
2)浆膜下肌瘤 20% 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表面覆盖浆膜层。可形成带蒂浆膜下肌瘤,可能变性坏死或扭转断裂脱落形成游离性肌瘤。位于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内的称为阔韧带肌瘤。
3.)粘膜下肌瘤 10~15% 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覆盖粘膜层。易形成蒂,异物感,常引起子宫收缩,被挤出宫颈口外而突入阴道。
各种类型的共发于一体,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四、病理
1、巨检 实质性球形包块,表面光滑,质地较子宫肌层硬,压迫周围肌壁纤维形成假包膜,易剥出。切面灰白色,漩涡状或编织状。
2、镜检 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
五、肌瘤变性
1、玻璃变:又称透明变性,漩涡结构消失,均匀透明样物质
2、囊性变: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肌细胞坏死液化,变软,与妊娠子宫或卵巢囊肿鉴别。肌瘤内出现囊腔
3、红色样变:妊娠期或产褥期多见,机制不清,记忆时联想参考炎症反应,红肿热痛即:红:剖面暗红色,熟牛肉;肿:肌瘤迅速增大,镜检见组织水肿;热:患者可有发热;痛:剧烈腹痛,子宫部位压痛。另:白细胞计数增高。
4、肉瘤样变:恶变,0.4~0.8%,年龄较大妇女。短期内肌瘤生长迅速,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肌瘤增大,参考子宫肉瘤。
5、钙化: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以及绝经后妇女,钙盐沉积。
六、临床表现
1、症状 多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大的肌壁间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可引起继发贫血。
2)下腹部包块:孕3月以上大小可在腹部触及;粘膜下可脱出于阴道外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腺体分泌增多;粘膜下肌瘤感染,血性或脓血性的阴道溢液
4)压迫症状:前方 前壁下段或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
后方 后壁压迫直肠,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
侧方 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压迫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扩张或肾盂积水
5)其他: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经期加重、不孕、流产。红色变:急性下腹痛,伴呕吐、发热及肿瘤局部压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引起急性腹痛;粘膜下排出宫体时可引起腹痛。
2、体征
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相关。
大肌瘤腹部可扪及实质性不规则肿块
妇科检查:双合诊 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单个实质性球状肿块与子宫有蒂相连。粘膜下位于宫腔内,子宫均匀增大,脱出于宫颈外口,窥器检查可见肿物,分粉红色,表面光滑,宫颈四周边缘清楚。感染时可有坏死、出血及脓性分泌物。
诊断:病史、体征(双合诊)、彩超、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尿血HCG、彩超。
2、卵巢肿瘤:月经改变、与子宫的位置关系、彩超、宫腔镜、腹腔镜
3、子宫腺肌病: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史、均匀性增大、很少超过孕3月子宫大小、彩超。可同时合并。
4、内异症、盆腔炎性包块、子宫畸形
八、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 随访观察: 无症状 近绝经期 3~6月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 症状轻、近绝经期、全身状况不适宜手术者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采取大剂量连续或长期非脉冲式给药,抑制FSH、LH,降低雌二醇至绝经水平。
缺点:停药后逐渐增大至原来大小、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肝功损害。
代表药物:亮丙瑞林 戈舍瑞林
指征:①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
②术前治疗控制症状、纠正贫血。
③术前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
④近绝经期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
2)米非司酮:RU486 12.5mg每日口服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缺点:长期使用易拮抗糖皮质激素
3.、手术治疗应证:
1)月经过多至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3)膀胱、直肠压迫症状
4)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
5)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
手术可经腹、经阴道、宫腔镜、腹腔镜术式:
1) 肌瘤切除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经腹、腹腔镜,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宫腔镜下,50%复发,1/3再次手术。
2) 子宫切除术: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术前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0.5%
对妊娠的影响与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关:
粘膜下肌瘤影响受精卵着床,早期流产
肌壁间肌瘤过大可使宫腔变形或内膜供血不足导致流产。
肌瘤可妨碍胎先露下降,使妊娠后期及分娩时胎位异常、胎盘低置或前置、产道梗阻。
胎儿娩出后易因胎盘粘连、附着面大或排出困难及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
妊娠期及产褥期易红色变,采用保守治疗通常能缓解。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能自然分娩,应预防产后出血。
肌瘤阻碍胎儿下降行剖宫产术,术中是否同时切除肌瘤,需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情况而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