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胶质瘤残留及复发的治疗,在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相对良性肿瘤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肿瘤控制率,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单次大剂量的放射治疗有导致严重放射反应的可能,为了减轻放射反应,又有可能导致有效治疗剂量的不足而影响疗效。
对瘤体偏大的肿瘤,首选开颅手术切除,对脑深部和功能区的肿瘤,手术又存在着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为此,我们将常规放疗剂量分割的理论与伽玛刀大剂量单纯照射瘤体的特点相结合,采用伽玛刀剂量分割分次治疗的方法,于2005年5月~2006年3月,治疗脑深部及功能区的胶质瘤和转移瘤16例。
一般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005年5月~2006年3月应用伽玛刀剂量分割分次治疗恶性肿瘤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1~70岁,平均55岁。所有病例均由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诊断,其中,胶质瘤10例,1例手术后复发,病理为胶质瘤Ⅱ~Ⅲ级,转移瘤6例,2例有肺癌手术史,1例为肺腺癌,1例为肺小细胞癌。
胶质瘤复发1例伽玛刀治疗前有放疗史。胶质瘤影像学分级:低度恶性胶质瘤2例,高度恶性胶质瘤8例。转移瘤单发病灶3例,2处病灶2例,3处病灶1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昏7例,肢体麻木无力12例,头晕,行走不稳1例,呛咳2例,抽搐1例。肿瘤部位,基底节区4例,侧脑室旁3例,丘脑3例,桥脑2例,延髓1例,顶叶3例,颞叶4例。肿瘤容积4.5~105cm3,平均48.97 cm3。
2、方法:
使用OUR―GDX旋转式伽玛刀,安装定位头架,MRI扫描定位后r-TRS进行治疗规划。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分割次数为2~5次,中位数为3次,每次分割剂量为2-8Gy,平均5.45Gy。等剂量曲线30%-50%,中位等剂量曲线45%。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采取不同的分割方法,(3次/2天)5例,(2次/1-2天)7例,治疗期间不拆除定位头架,(2次/天)间隔一周重定位(2次/天)3例。
1例延髓肿瘤,在一天内治疗两次,一周后重定位一天内再治疗2次,两周后再定位补充治疗1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至少8小时以上,治疗期间甘露醇250ml加10mg地塞米松每日静滴2-3次,以减轻脑水肿反应。
结 果
本组16例患者通过来诊及电话随访15例,失访1例,随访率94.8%。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1例于治疗后3个月因病情加重死亡。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改善7例,加重2例,缓解率86.7%。14例在1-6月个获得影象学随访,病灶消失3例,缩小8例,无变化2例,增大1例。临床症状加重2例,其中1例为死亡病例,1例影像学复查见瘤体增大。
影像学复查肿瘤消失2例为转移瘤。1例基底节区占位(胶质瘤,淋巴瘤可能),1个月后肿瘤基本消失,由疗效倾向于考虑淋巴瘤。4例症状缓解或改善的患者,于2-3个月后又加重,2例影像学复查提示为复发,2例虽然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肿瘤缩小,但在2个月后因发生严重的脑水肿反应而导致症状再次加重。
讨 论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首先是基于肿瘤细胞处于不同的增殖周期的理论。处于M期(有丝分裂期)和S期(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对射线敏感,而G1和G2期相对不敏感,以及G0期(休眠期)细胞的存在。一次治疗后,细胞周期再分布,存活细胞进入敏感期而被再次治疗,提高了肿瘤细胞的灭活率。
同时肿瘤中心及坏死区的乏氧细胞在照射间期的再氧合。也增加了肿瘤细胞的杀灭率。而晚反应的正常组织对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高于肿瘤细胞,而伽玛刀的大剂量聚焦照射,一方面增加了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同时又降低了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