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一种异常的人类妊娠,以绒毛间质水肿同时缺乏胚胎发育或者异常的胚胎发育为特征。葡萄胎最常见的是散发性,而非复发性,在南美葡萄胎的发生率为每1000-1500次妊娠1次,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及远东有更高的发生率。我国和东亚地区是葡萄胎的高发区,发生率为北美和欧洲国家的7-10倍,中国以浙江省为最高,为每120-700次妊娠1次;在欧美国家,黄种人葡萄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葡萄胎发病具有种族与地域的差异,种族差异主要是遗传差异,存在遗传易感性,葡萄胎患者妊娠结局令人担忧,一次葡萄胎后再患葡萄胎的风险为1-6%,而再次妊娠不良生育结局者则高达10-20%;二次葡萄胎后再患葡萄胎的风险增为20-30%。
葡萄胎根据肉眼及显微镜下特点、核型分析及临床表现,可以将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及部分性两类。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葡萄胎有多种受精形式,形成不同的遗传背景,根据亲代来源可分为双亲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父系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及部分性葡萄胎。BiCHM是葡萄胎的一种独特类型,约占完全性葡萄胎的20%,往往呈家族性发病、易复发,患者一生中几乎无正常怀孕,要么流产、要么死胎或葡萄胎。该类家族成员聚集、易复发的葡萄胎被命名为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FRM
是指在一个家系中两个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反复发生葡萄胎,属孟德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FRM为染色体双亲来源的遗传背景,同一FRM患者与不同的性伴侣婚配皆可再患葡萄胎,提示BiCHM的发病原因可能不是葡萄胎组织基因缺陷,而是孕妇体内的某些基因缺陷,累及卵子。
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是指在一个家系中两个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反复发生葡萄胎,非常罕见,属孟德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在数例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患者家族中发现上一代家族成员中没有葡萄胎史或异常的妊娠史,表现为家族里只有女性且不止一个受影响,而且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不发病,仅姐妹发病。并且发现家系中常有近亲婚配现象。通过对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家系谱的分析受累家族成员易患葡萄胎的遗传形式提示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一患者与不同的性伴侣婚后再患葡萄胎的事实,提示这些妇女可能具有遗传缺陷影响卵子的功能,研究表明FRM为染色体双亲来源的遗传背景,虽然携带有父亲和母亲染色体基因组但却与父系来源的完全性葡萄胎具有相同的的组织学病理和临床特征,表达形式一致。2006年通过定位候选克隆方法识别与部分复发性葡萄胎及不良生育结局相关的致病基因NLRP7基因。至今,多个研究机构报道了在不同人种的复发性葡萄胎患者中已发现42个不同的NLRP7基因变异位点,从而证明了NLRP7基因是复发性葡萄胎重要的发病相关基因。这些变异包括终止子的改变,重排,小的缺失,插入,接合子改变及无义突变.在已报道的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患者中,大约85%的FRHM患者(28/33)存在NLRP7基因双位点的突变。我们筛查了35例中国人种复发性的妊娠丢失(其中至少一次是葡萄胎)的患者NLRP7基因的变异情况。发现了11位患者(31.4%)存在NLRP7基因突变,7例患者为双位点突变,4例患者为单位点突变,仅2例患者为纯合子突变,其中23例为复发性葡萄胎患者,11例患者(48%)发现至少一个位点的NLRP7基因突变。巴基斯坦RHM患者(11例)NLRP7基因突变率81%,而印度人种RHM患者(13例)NLRP7基因突变率为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