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确切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大量的医学研究强力支持多巴胺递质紊乱的假说,这些研究已经发现:抽动症患者脑基底部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多巴胺受体量的增加;基底核多巴胺结合转运异常;使用激动剂后患儿多巴胺释放量高于正常对照;调节多巴胺代谢药物,特别是突触后D2受体阻滞剂有效。因此,目前治疗抽动症的主对药物,也都是针对阻断多巴胺受体的。如硫必利,氟哌啶醇,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都有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
除了多巴胺递质以外,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胆碱能和阿片代谢等也可能在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系统可能共同交互参与作用,特别是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系统。一些新型的抗抽动症药物,如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等,都是通过对这两个受体的双重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