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骨软骨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性关节软骨及其软骨下骨缺血性坏死、并与周围正常骨质分离为特征的一类关节疾病,有Kunig在1887年首先报道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以膝关节发病最为常见,即股骨内外侧髁最易受累,临床少见,多见于运动量较大的青少年。
病因:目前对于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根据临床研究,提示与下列因素有关:1、运动性损伤 目前较多的学者提出是运动性因素,特别是反复的小能量外伤,容易导致局部软骨损伤,产生软骨下骨折,但也有像Mubarak等学者否认外伤说,因为剥脱性骨软骨炎都有特殊的发病部位,而不是随意外伤的地方。2、局部缺血说 认为感染炎症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供受损,使部分软骨及其下骨缺乏营养,导致本病的发生,但部分病例的病理无明显的缺血坏死等情况。3、遗传性学说 认为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性,当机体在某些特殊的作用下,导致局部软骨炎。综合以上因素,目前对其病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病理:早期可见软骨坏死区局部呈现骨缝裂开,坏死区周围有带状充血,软骨基质和细胞变性,无炎性细胞浸润,随着疾病逐渐进展,软骨坏死明显,少数坏死的软骨进入关节腔,但一般有蒂连接,此蒂包括新生的成熟的软骨细胞和幼稚的前软骨细胞以及部分纤维软骨,部分小的软骨被机体吸收,大的软骨残留在关节腔,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而软骨坏死缺损区则由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机化,最后缺损区有纤维软骨填充。
临床表现:好发于爱运动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临床以膝、肘关节最常受累,髋、肩、踝或跖趾关节少见。受累的骨有股骨内髁和外髁、髌骨关节面、肱骨外髁、桡骨小头、踝关节的距骨等。疾病通常侵蚀一个关节,无全身症状。其主要临床症状有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休息减轻,可有关节肿胀。如果关节腔内出现了游离体,则有关节绞锁症状。体检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影像学表现:1、X的检查 其异常改变有早期关节面软骨局限性缝隙,骨小粱稀疏;到软骨流离后则可见软骨局部上翘、呈圆形、椭圆形、点条形,下方为凹陷的骨缺损;晚期流离体进入关节腔,可见腔内密度较高,边缘锐利的密度影,相对的关节面出现不规则硬化缺损,硬化缺损边缘有一线状透亮带状影环绕;2、MRI的检查 其较X线有更好的分辨,在早期能发现软骨水肿、在流离体形成前,明确是否有蒂相连,小的残留体,关节结液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MRI等可确诊。需要鉴别的疾病1、感染性骨质破坏 患者一般有局部红肿、压痛、皮温改变,全身有中毒症状,包括发热、纳差等,多可鉴别;2、关节面软骨骨折 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关节腔结血明显,活动受限,X线和MRI可助诊。
治疗及预后:根据就诊时疾病进展情况和年龄等综合因素考虑。对于疾病早期包括骨块未完全分离、脱落、症状较轻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通过局部止动、避免剧烈运动等使病变重新愈合;如果疾病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明显,甚至加重、或发现小的游离骨者可行手术治疗,如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如果流离骨块较大,症状明显,应手术行原位内固定术,以恢复关节面的一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