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像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终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由于脊髓由椎间盘的后方经过,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时,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史常为反复发作的下腰痛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后缓解。疼痛可由于弯腰而突然加重,表现为突然的比腰痛更剧烈的腿痛。
与腰痛的疼痛程度相当或比腰痛更严重的腿痛是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放射性疼痛。由于椎间盘突出而产生的疼痛通常是间歇性的,活动时,特别是坐位时加重,休息后特别是弯腰、屈髋、屈膝位时缓解,而劳累、打喷嚏、咳嗽时加重。
椎间盘突出的其他症状包括肌力减弱和感觉异常。大多数病人的肌力减弱是间歇性的,随活动而改变,且局限于受累神经根的支配区。感觉异常也不相同,且限定于所累神经根的支配区。
受累腿出现麻木、肌力减弱以及偶尔出现腹股沟区或睾丸的疼痛,可能与中央型或高位椎间盘突出有关。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大或高位椎间盘突出,则可出现全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即双下肢的麻木、肌力减弱、肛门周围疼痛、会阴区麻木及扩约肌麻痹。病人大小便突然失禁应首先考虑此诊断。怀疑有马尾综合征或为急性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时,应积极诊断治疗。
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可能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等。
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指其缺乏营养供给,修复能力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而在外因方面,如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或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当腰椎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者当腰部损伤、跌伤、闪腰时,腰椎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2、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使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脊柱退变所致的腰椎管狭窄可以由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小关节肥大或黄韧带肥厚等使椎管容积缩小而造成。椎管狭窄可以是广泛的,也可以很局限,仅累及一个节段或一个节段的一部分。最新的命名方法将局部局限性狭窄分为中央型、侧隐窝型、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
各种类型椎管狭窄症的症状都是隐匿发展的,偶尔可由于创伤或重体力活动而引起症状加重。很多患者X线可见有明显的改变,但症状轻微且体征少,绝大多数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很多年。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诉差别很大。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
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肌最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多,没有任何阳性体征。
3、腰椎滑脱症
腰椎的一个椎体在另一椎体之上向前或向后或侧向脱位,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腰椎承受力变异,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之为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按其脱位的方向可以分为向前滑脱、向后滑脱和侧向滑脱,临床上以向前滑脱为最多见。腰椎滑脱按病因可以分为椎弓发育不良型、峡部裂型、退变型、创伤性和病理型。退变型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节段间不稳定所引起的,通常发生于50岁以后,这种滑脱通常伴有损伤部位的关节突重建和腰椎管狭窄。
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脊柱滑脱并非都需手术治疗。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限制患者的活动、腰背肌和腹肌功能锻炼及其它保守治疗方法。定期复查腰椎X线,了解滑脱情况。保守治疗不能缓解临床症状或腰椎滑脱进行性发展是手术治疗的指征。总的来讲,对有疼痛的脊柱滑脱患者,患者年龄越轻,手术指征就越肯定,手术疗效也越好。
4、其他疾病
(1)劳损性腰痛:腰椎的负担重,活动范围大,腰部在负重情况下,依靠周围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来维持平衡和活动的协调。如一旦超过其承受能力,或未能适应外力传导,则可引起这些韧带、筋膜、肌肉、脊柱小关节滑膜等软组织发生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时时,则可发生腰痛,临床上统称为软组织腰痛。
因各种损伤引起的下腰痛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如各种外伤所致椎体附件骨折、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
引起腰部软组织疼痛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因素有损伤,解剖变异、体质等内在因素,气候等外界环境诱发因素,组织退行性病变后瘢痕粘连等继发因素,体外姿势不良等。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以消除病因,止痛解痉,消炎祛风,协调平衡和防止复发为原则。
(2)腰椎压缩性骨折:大多有臀部着地受伤史,也有些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严重,仅轻度的外伤,如乘车颠簸、平地滑倒,甚至弯腰剧烈咳嗽也会引起骨折。一般疼痛剧烈而且固定,患者常有被动体位而不愿做其他任何活动;但有些老年患者由于感觉比较迟钝,可自述疼痛不明显,但当医生叩到骨折部位时会有明显疼痛。
(3)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发生率局常见病第6位,全球约有2亿人患此病。
其常见的症状为骨痛,尤其是下腰痛。疼痛主要局限在脊柱两侧的腰背部,有时可以表现为腰骶痛、腰臀痛、腰髋痛、股后痛,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疼痛最初发生在从静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较长时间采取同一姿势可加重疼痛。然而有一部分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却无下腰痛,因此其下腰痛的机制并不清晰。
(4)强直性脊柱炎: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的特征性标志是骶髂关节炎。好发于16-25岁的青年人,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可伴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和低热等。起初疼痛为间歇性,后变为持续性。后期炎性疼痛消失,脊柱大部强直,可发展至严重畸形。女性患者周围关节侵犯较常见,进展较慢,脊椎畸形较轻。
(5)炎症性疾病:结核菌、化脓菌等破坏脊椎椎体和椎间盘是可形成结核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椎炎或椎间盘炎等而引起下腰痛,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较为复杂,多由于全身症状而掩盖真实病情。
(6)肿瘤性疾病: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可发生脊柱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病型之一常呈播种状向腰椎转移。腰椎椎管内肿瘤及腰椎血管瘤、骨巨细胞瘤、骨髓瘤等椎体肿瘤也常表现为剧烈腰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康复医学的发展,心理因素在下腰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下腰痛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较高的相关性,如伴癔症或抑郁症的精神性疼痛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