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也相应地得到重视。目前普遍地认识到,精神和躯体或者说是心与身体在人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活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系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冲突、紧张、不良习惯和人格特征等。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由于它具有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疾病是一种生理上的躯体疾病,但又与一般的生理性疾病不同,而且也不同于神经症,因为神经症只具有比较模糊的躯体症状,往往找不到具体的器质性改变。
心身疾病的范围
早期提出的典型心身疾病有: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等。这些多为公认的。近年来范围有所扩大,几乎包括所有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甚至癌症亦纳入心身疾病范畴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心因性)厌食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
(八)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九)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十)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咽部异物感等。
(十一)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十二)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心身疾病治疗
(一)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西药可选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能消除焦虑、紧张、有良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相比较而言,中药在治疗上较有优势,价格便宜,如果辨证准确,效果好,且不易反复。
(二)心理治疗:
1、行为治疗:是以学习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治疗方法。让患者学会和适应新的反应方式,消除或克服旧的病态的反应方式,以纠正、克服或消除病态症状。主要训练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主要方法有,条件的消退和条件的对抗。
2、生物反馈治疗:籍助于仪器,让患者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矫正内脏的反应。具体方法为,应用生物反馈装置,以躯体生理信息转变成易于理解的信号或计数。提示患者有意识的去控制病理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促使功能恢复。
3、自我训练:内容有自我矫正、自我中和。自我矫正是一种自我训练的方法之一。以自我功能去平衡失调的方法,在治疗心身疾病时,尚有训练特定器官的方法。自我中和是解除受压抑的心身症状。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进行疏泄时,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更主动的发泄或讲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