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情绪异常最易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心身疾病的病名确立是20世纪50年代,概念为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人们承受的压力较大,经济的压力、住房的压力、升职的压力、子女升学就业的压力等常常使得人们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当中,长期的情绪失调,使大脑皮质下中枢产生一系列改变,而这一变化主要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失衡导致靶器官的产生病理生理过程,人体脏腑器官就产生了疾病。即《素问?灵兰秘典》云:“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中医学虽然没有心身疾病这一概念,但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致病,心身相关的思想古而有之,《内经》时代已经构建了“心身整体观”的生理、病理学基础,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且重视问诊及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前有明确的心理社会诱发因素,即我们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生气、着急、压力大,情绪压力较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和释放,出现了身体上的不舒服,根据器官选择原理,薄弱的器官就会出现病理改变,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生病各走一经”。
临床中常见的心身疾病如:
(1)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消化道溃疡(胃痛、反酸)、胃肠神经症(胃胀、泄泻)、胆囊炎(胁痛)、食道神经证(梅核气)等。
(2)循环系统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冠心病(胸痹)、心律失常(心悸)、心脏神经症(胸痹)等。
(3)呼吸系统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喘证)、神经性咳嗽(干咳)等。
(4)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中风)、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紧张性头痛(头痛)等。
(5)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包括糖尿病(消渴)、甲状腺机能亢进(瘿病)、肥胖症(痰病)等。
(6)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前列腺炎(白浊)、过敏性膀胱炎(淋症)、尿道综合征(淋症)、原发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等。
(7)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包括类风湿病(痹证)、全身肌肉痛(痹证)、书写痉挛(振颤)等。
(8)妇产科心身疾病: 包括痛经(痛经)、月经不调(月经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前后诸症)等。
(9)儿科心身疾病: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厌食)、腹痛、头痛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