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单位来了一位严重头晕一周的患者,一周来无法站立,无法生活自理。到我院就诊后,经过我科的仔细的查体,发现患者除了自诉头晕严重外,还发现颈部尤其是颈1~3椎体旁边有明显压痛,磁共振扫描发现颈4/5、颈5/6椎间盘有突出。我科尝试给患者进行了颈1~3椎旁臭氧注射,颈4/5、颈5、6椎间盘臭氧消融术。治疗后第二天起床让患者尝试行走,患者感觉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行走稳,颈部疼痛消失。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颈源性头晕的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手机的广泛使用,颈椎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对于长期低头的职业,例如服装、手工制品和长期用电脑的职业,由于颈椎长期处于一个姿势,很容易导致颈椎慢性损伤。大家都知道,脖子疼、肩膀疼是颈椎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实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远远不止这些。颈椎疾病可分为5型:1、神经根型;2、椎动脉型;3、脊髓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
除了脖子疼、肩膀疼的症状外,颈椎病经常表现为:1、上肢无力,上肢及手指麻木;2、头痛,尤其是枕部、双侧耳后、双侧颞部疼痛;2、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4、颈椎前缘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咽部有异物感;5、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甚至高位脊髓功能障碍。
颈椎病的诊断,临床查体最为重要。常用的临床查体方法包括有无颈椎压痛、有无颈椎活动受限、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上肢后伸试验等,这些临床检查能够基本确立颈椎病的诊断。为了进一步明确和对颈椎病分型,还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X线片、颈椎MRI、颈椎CT、颈部血管超声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基本明确颈椎病的诊断。
颈椎病虽然是常见病,但治疗起来并不简单。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微创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能够矫正颈椎结构异常,但风险较大;物理治疗安全性高,但有效率相对较低,且容易反复;药物治疗也存在与物理治疗相同的不足,且部分药物有一定副作用。介入微创治疗是通过臭氧、射频、胶原酶等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这些操作均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行,安全性较高,创伤较手术明显降低,且有效率较高。根据我科统计,颈椎病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在85%以上。但介入治疗并不能代替手术,对于明显结构异常的患者,如严重椎管狭窄,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