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支原体肺炎发病呈现小流行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较往年出现小年龄化的特点。病房里出现较多小孩患上支原体肺炎,在线咨询中的病例也有不少。表现为剧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有明显病变,一般病程较长,起病较隐匿。所以,家长往往很担心。这时了解一下此病的特点,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也可缓和医患之间不信任状态,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儿童支原体肺炎
【概述】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 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病因学】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病原体直径为125~150n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多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冰冻。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暴发流行最常见于春季。
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
除肺炎外,还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气管炎及咽炎。
不少门诊病人症状较轻,如不做血清学检查,极易漏诊。
学龄儿童患病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痊愈后有的可携带病原体。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约2~3周(8~35天)。
2、症状
轻重不一。大多起病隐匿。常于全身不适起病。
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
可有发热、厌食、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
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
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
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但婴儿患者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
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
婴儿期叩诊可得轻度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湿性罗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
支原体肺炎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
慢性肺部疾患与肺炎支原体间有一定关系,如有些哮喘患儿中恢复期有4倍增长。
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
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
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
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
神经系统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
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亦可混合细菌感染。
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血沉显示中等度增快。
3、X线检查
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大多数在下叶。
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
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尤以两肺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
可见肺不张。
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浸润发生。
有时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而不伴有肺段或肺叶实变。
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病特征之一。
4、病程
自然病程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
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消失更久,往往要延长2~3周。偶可见复发。
【诊断】
诊断要点为:
①持续剧烈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所见较为显著。
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
②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③青、链霉素及头孢类药无效。
④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
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
⑤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
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优点。
⑥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须与下列各病鉴别:
①肺结核;
②细菌性肺炎;
③百日咳;
④伤寒;
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⑥风湿性肺炎。
均可根据病史、结核菌素试验、X线随访观察及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反应等而予以鉴别。
【治疗措施】
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
1、一般治疗
⑴呼吸道隔离
由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儿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之外。
婴儿时期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重复感染后才发生肺炎。
同时在感染MP期间容易再感染其它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
因此,对患儿或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⑵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
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⑶氧疗
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
其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
给氧方法与一般肺炎相同。
2、对症处理
⑴祛痰
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易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但有效的祛痰剂甚少,除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
可选用必嗽平、痰易净、沐舒坦、吉诺通等祛痰剂。
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将影响患儿的睡眠和休息,
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如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给予小剂量中枢镇咳药,但次数不宜过多。
⑵平喘
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口服,4~6mg/(kg・次),每6h1次;
亦可用舒喘灵吸入等。
3、抗生素的应用
根据MP微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
因此,治疗MP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脂尖、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如SMZxo等可供选用。
⑴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以上各种中常选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等。
其中又以红霉素为首选,该药使用广泛,疗效肯定。
对消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明显,但消除MP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肺炎支原体的寄居。
常用剂量为30~50mg/(kg・d),轻者分次口服治疗即可,重症可考虑静脉给药,疗程一般主张不少于2~3周,停药过早易于复发。
口服红霉素自肠道吸收,空腹服用红霉素250mg,高峰血浓度于给药后2~3h达到0.3~0.7μg/ml;剂量加倍,高峰血浓度为0.3~1.9μg/ml。
静脉注射红霉素乳糖酸盐300mg,4min的血浓度平均为40.9μg/ml,2h后为2.6μg/ml,6h后为0.32μg/ml。如每12h连续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1g,则8h后的血药浓度可维持4~6μg/ml。而痰中平均尝试为2.6(0.9~8.4)μg/ml。
红霉素主要经胆汁排泄,部分可从肠道内重新吸收。相当量的红霉素在肝内代谢灭活。
口服给药量的2.5%和注射给药的15%以活性物质自尿中排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皆不能将红霉素自体内清除。
在使用红霉素制剂时应注意其毒副作用。
各种口服制剂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偶有过敏反应发生,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等。
值得注意的是红性黄疸,往往在给药14~21天产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相继出现发热、黄疸、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胆红质和转氨酶增高,停药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再给药又可重新出现上述症状。
另外,大剂量红霉素的应用偶可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一般发生于静脉给药或有肾功能减退和(或)肝脏损害者。
若与茶碱类药物同用时,有增加茶碱和血液中浓度的作用。所以,在合用茶碱类药物时,应减量使用或避免合用。
鉴于红霉素对胃肠道刺激大,并可引起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以及有耐药株产生的报道。
人们开始选用大环内酯类的新产口,如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及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等,口服易耐受、穿透组织能力强,能渗入细胞内,半衰期长,MIC为0.002~0.03mg/L。
近年来,在日本采用白霉素(leucomycin)治疗本病效果较好,该药无明显毒副作用,比较安全,口服量为20~40mg/(kg・d),分4次服用;静滴量为10~20mg/(kg・d)。
⑵四环素类抗生素
MP感染虽有肯定疗效,但其毒副作用较多,尤其是四环素对骨骼和牙生长的影响,即使是短期用药,四环素的色素也能与新形成的骨和牙中的钙相结合,使乳牙黄染。故不宜在7岁以前儿童时期应用。
⑶氯霉素和碘胺类
因为治疗MP感染的疗程较长,而氯霉素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毒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时间用药,故临床上较少用于治疗MP感染。
⑷氟喹酮类
近年来有用氟喹酮类(fluroqumolone)药物治疗MP感染的报道。氟喹酮类属于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发挥抗菌作用。
环丙氟哌酸(ciprofla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等药物在肺及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高,能穿透细胞壁,半衰期长达6.7~7.4h。抗菌谱广,对MP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前者10~15mg/(kg・d),分2~3次口服,也可分次静滴;后者10~15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2~3周。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因为目前认为MP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对MP作出的免疫反应。
所以,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MP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静滴;或地塞米松0.1~0.25mg/(kg・次),静滴;或强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疗程3~5d。
应用激素时注意排出结核等感染。
5、肺外并发症的治疗
目前认为并发症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
因此,除积极治疗肺炎、控制MP感染外,可根据病情使用激素,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用不同的对症处理办法。
【预防】
近年来国外对肺炎支原体疫苗进行了不少研究,制备了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
Wenzel(1977)观察福尔马林灭活的肺炎支原体疫苗,有一定效果。
【预后】
应注意休息、护理与饮食。
必要时可服小量退热药,及服用中药。
其他对症疗法与支气管炎相同。
支原体对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
红霉素为首选药物,剂量30mg/(kg・d),口服一日三次,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肺部阴影,并可缩短病程。红霉素疗程2~3周。
此外美欧卡霉素、利福平和乙酰螺旋霉素亦有疗效。
重症患儿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后良好,虽病程有时较长,但终可完全恢复。
很少出现并发症,仅偶见中耳炎、胸腔渗出液、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及皮肤粘膜综合征。
但偶可再发,有时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恢复较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