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全知识的不断普及,现在大面积烧烫伤病例日趋减少,以安医附院住院病例为例,今年统计住院病例较往年下降,而门急诊就诊病例却呈增长态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小面积烧烫伤病例的增多,且
烧伤分度延续三度四分法:
Ⅰ度烧伤: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后愈合。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由于残存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仍可再生上皮,如无感染,一般3-4周可自行愈合。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甚至骨、内脏器官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
那么接触多少热度、以及接触多长时间会产生皮肤的损伤呢?
皮肤表面温度44℃,作用时间不超过6小时,多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44-51℃时,每升高1℃,表皮坏死率成倍增加;70℃以上时,引起表皮坏死的接触时间不超过1秒钟。
烧烫伤后,早期表现主要为剧烈疼痛,建议使用冷水对创面进行冲洗、浸泡或者冷敷(以上方法称为冷疗),以减轻疼痛、阻止热力继续损害以减少渗出及水肿。使用5-10℃自来水或清洁水即可,切忌用冰块直接贴敷皮肤表面,以免引起冻伤,冷疗时间以2-3小时适宜,甚至更长时间。切忌使用酱油或是牙膏涂抹烫伤处,一方面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另一方面着色后干扰医师对烧伤程度的判断。
冷疗结束后,患者疼痛减轻,需保持创面干燥,若已就医,对于躯干及四肢创面可予以包扎处理,隔日换药,对于浅II度创面,2周左右可愈合;深II度创面,需3-4周时间;III度创面,则难以自愈,必要时需行局麻手术处理。对于头面颈部创面、以及会阴、臀部等处,难以包扎,可行暴露制痂治疗,外涂烧伤膏2-3日,待痂壳干燥后门诊随访指导后续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