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类对肾脏疾病与高血压关系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至19世纪初英国学者Richard Bright首先描述了肾脏病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1898年Tigersteclt和Bergmann从健康兔肾皮获取水溶性加压物质(称为肾素),注入另一健康兔体内可导致高血压,证实了肾脏加压物质的存在。1934年Goldblatt在动物(犬)的经典实验中,钳夹肾动脉引起收缩压升高,从而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奠定了理论基础。1940年Page和Helmer与Braun-Menedz对肾加压体系的发现,进一步阐明了肾性高血压的发病原理。
1937年Bulter为一个患有肾盂肾炎的儿童患者摘除一个肾脏,使其高血压获得治愈。1938年Leadbetter和Burkland对患有肾动脉闭塞的患者摘除肾脏,同样使其高血压治愈。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以及分肾功能与肾素活性的测定技术的进步使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技术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从而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不断问世,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