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以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 “痹证”、“骨痹”、“膝痹”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因慢性劳损、受寒、轻微外伤或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而致。
二、诊断要点
1、近期大多数时间内有膝痛;
2、X线片示关节边缘有骨赘;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 <30分钟;
6、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满足1、2或者1、3、5、6或者1、4、5、6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三、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膝关节周围及腰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局部压痛点、患侧膝关节周围穴位、肾俞等区域。
四、灸疗操作
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1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感传消失;
2、患侧膝关节周围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感传消失;
3、肾俞穴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向四周扩散且传向下肢,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膝关节,如感传仍不至膝关节,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远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膝关节,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肾俞和膝关节进行温和灸,灸至感传消失。
五、感传活动
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
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局部阿是穴、患侧膝关节周围穴位热感可深透膝关节并向四周扩散,灸肾俞穴热感向四周扩散并传至膝关节。
六、验案举例:
病例1:周某,女, 53岁,工人,于2005年10月27日就诊,主诉左膝关节反复肿痛一年余。患者一年前外感风寒后感左膝关节酸痛、轻微肿胀,晨起时疼痛较重,轻度活动后疼痛缓解。未引起重视,左膝关节反复出现肿胀疼痛,受寒、劳累后加重,热敷疼痛可减轻,休息按摩后可缓解。一周前因劳累负重左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加重,且见持续肿胀,休息时也感疼痛,影响睡眠,上下楼梯须扶手支持,无法下蹲,稍做运动左腿发软,自行按摩治疗无效。故来我院求治,查体:左膝关节外侧肿胀,并可触及一条索状硬结,明显压痛,肿胀处皮肤高于膝关节骨性标志,不红不热,左膝关节屈伸不利。左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左胫骨髁间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左髌骨前上缘见增生,髌股骨关节间隙变窄,左胫骨边缘呈唇样改变。诊断:中医:骨痹(膝痹)。西医:左膝骨性关节炎。经查,左梁丘穴下一寸处、外膝眼穴探及腧穴热敏化。即选左梁丘穴下一寸处施热敏化穴悬灸,于数秒钟后感热流向皮肤深部灌注,约5分钟后,感热流下传至左阳陵泉穴附近,故速在左阳陵泉穴施灸,立感热流深入皮肤深部,数秒钟后感深部热流迅速沿小腿外侧下传于外髁、足背,患者感外踝部热量大于施灸处,灸至50分钟后患者诉小腿部热感线路慢慢变短,60分钟时回缩至左阳陵泉穴,皮肤深部仍感有热,至70分钟,感左阳陵泉穴处皮肤灼痛,无透热现象,左阳陵泉穴遂停灸,90分钟后,热流回缩至左梁丘穴下一寸处,100分钟后感皮肤灼热疼痛,无透热现象,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灸后感左膝关节疼痛均减轻,当日睡眠不受影响。按上述治疗方案治疗五次,患者平地步行时不感疼痛,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仅于上下楼梯时稍感左膝关节酸痛,下蹲稍感困难。继续按原方案治疗十次,患者左膝关节行走时无明显不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