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
1、快作用缓解症状药物
此类药物具有迅速镇痛和改善症状作用,但不影响骨关节炎病理和病变结构,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镇痛剂应为骨关节炎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镇痛剂无效、不宜使用、或没有明显效果的关节炎症者。常用的镇痛剂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0.3~0.6/次,2~3次/日,可单独使用或与非载体类抗炎药合用,此药为国外首先推荐,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另外镇痛药还有鸦片样物质:右旋丙氧酚可待因、曲马多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炎症表现如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活动受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类药物根据对骨代谢的影响分为两类:
(1)抑制软骨合成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2)对软骨不良反应较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阿西美辛、舒林酸等。大剂量非载体抗炎药发挥抗炎作用,小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发挥镇痛作用。
治疗骨性关节炎,非甾体类抗炎药剂量应较小为宜,并尽量选用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的非甾类抗炎药,如尼美舒利 0.1 口服 每日二次,美洛昔康15mg口服 每日一次等。目前,又有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和塞来昔布上市。对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急性关节炎、肌腱炎行关节腔或病变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
2、慢作用缓解症状药和软骨保护剂
此类药物能减缓或逆转骨关节炎软骨降解,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干扰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一般见效慢。但停药后疗效可持续一段时间,如透明质酸、硫酸基葡萄糖,可能属于此类。
(1)硫酸氨基葡萄糖外源性硫酸氨基葡萄糖可补充软骨基质的丢失成分,抑制炎症过程,延缓骨关节炎的发展,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本品口服易吸收,0.25~0.5一天三次,连服4至12周,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对硫酸氨基葡萄糖过敏者禁用。
(2)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溶液的粘弹性及分子屏蔽作用大小和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及浓度有关。透明质酸的治疗作用表现为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度增加及炎症消退,一般出现于治疗后一周内,维持时间长达数周至数月。应用分子量大的透明质酸溶液治疗,关节腔内半衰期较长,用药次数少,而分子量较小的透明质酸溶液,用药次数则较多。目前,国内透明质酸产品有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分子量(1.5~2.5)×106,剂型为20mg/2ml,每周一次,关节腔注射,连续五周为一疗程,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进口透明质酸有欣维可,分子量为6×106,一般每周注射一支2ml,连续三次为一疗程,疗效可维持一年左右;不过近期有医学研究证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无效,值得商榷。
(3)双瑞醋因(diacerein安必丁):改品为大黄提取物,活性成分为二乙酰大黄酸。实验研究证明,该品通过抑IL-1B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释放,抑制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及稳定溶酶体膜而发挥抗炎及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改善骨关节炎的病程,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
(4)四环素族抗生素:四环素族是一种广谱抑菌剂,发现它还能对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挥病情改善作用。尤其是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在体外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临床研究发现,用强力霉素100mg,每日1~2次,治疗5天能显著抑制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抽提物中明胶酶和胶原酶的活性。
(5) 戊聚糖多硫酸钠(Sodium pentasan polysulfate)可抑制金属蛋白酶和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减弱白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的能力,改善骨关节炎软骨下血液循环,保护软骨。一般为 3mg/kg 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用四周。
3、其他药物
(1)骨重吸收剂 双磷酸盐可抑制胶原酶和前列腺素活性,改善糖蛋白的聚集,使软骨层增厚,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2)细胞因子 如胰岛素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b、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或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拮抗剂等,能延缓和阻止骨关节炎软骨降解,增加软骨基质的合成,促进软骨的修复,但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3)维生素A、C、D和E:近来有人将注意力放在维生素上,作为预防和改善骨性关节炎疼痛和残疾的方法。维生素A、C和E是食物中的主要抗氧化剂,证明对骨性关节炎进程有潜在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D通过对骨的矿化和细胞分化在骨性关节炎中发挥作用。尽管如此,单用上述维生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报道很少。1份报告提出29例骨性关节炎接受维生素E600MG/日,治疗十天,结果显示:52%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而安慰剂族仅4%改善。看来将上述维生素作为骨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不无好处。
4、治疗策略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长期治疗是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也就是说,应该在患者出现症状,而关节软骨尚未发现明显病变,关节间隙尚未狭窄及骨赘尚未达到显而易见的程度即开始预防和综合治疗,并长期随访。双瑞醋因可在治疗初期与硫酸氨基葡萄糖并用或单用。抗炎止痛药依患者疼痛或肿胀等表现而随时短期应用。透明质酸等补充治疗具有良好的改善症状,改进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对于有适应症状及有条件的患者应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