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哮喘发病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遗传,环境污染(有机化学物质释放的大量有害物质),过敏原影响(食物过敏原常见牛奶、鸡蛋、花生、坚果类食物等,吸入过敏原包括尘螨、动物皮毛、蟑螂等,花粉、真菌等室外变应原,及动物皮屑、植物蛋白、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等职业性致敏因素),药物不合理运用,精神状态(突然的情绪兴奋、紧张失落、精神创伤或激烈争吵等)等。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的哮喘发作前有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逐渐出现胸闷、喘息,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呼吸。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且救治不及时,则可能致命。
目前多数哮喘患者对哮喘的治疗存在认识不足或认识误区,调查发现哮喘控制率在3~10%,控制不好的哮喘患者可导致误工、误学,导致活动、运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并带来经济上或心理上的负担。而规范化的治疗可使80%的哮喘患者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要想良好的控制哮喘,首先,患者要与医生建立起合作关系,医生要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其次,要坚持长期治疗,哮喘治疗首先要得到控制,在哮喘控制以后不要急着减药或停药,以免哮喘急性加重,必须维持最好的控制状态在3个月以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和严密的病情监测下减少药物的剂量或种类。第三,要避免引起哮喘的触发因素或诱发因素,即哮喘的发病原因。第四,要准确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建议记录病情日记(如诱发的因素、发作的症状、发作时间、发作地点和当时正在做什么),坚持每天监测峰流速值(PEF),填写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第五,要掌握药物吸入装置及使用方法,了解哮喘防治药物知识。第六,平时要注意适度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避免感冒、精神刺激或过度疲劳。总之,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贯穿于哮喘治疗的始终。
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控制性药物,每天都要规律使用,通过抑制气道炎症来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用于哮喘的长期控制。这类药物包括吸入型或全身用糖皮质激素,长效吸入型或长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缓释或控释茶碱和抗过敏药。另一类是缓解性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迅速缓解哮喘症状。这类药物主要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在3~5分钟内起效,药效持续约4个小时。
患者只有了解哮喘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原则、治疗药物的特点,并正确评估自己的哮喘,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才能更好地与医师配合,达到哮喘的良好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