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学者开展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在千余例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比较了原发肿瘤与复发肿瘤受体状态的变化。结果发现,雌孕激素受体(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疾病进展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体状态改变,改变率分别为32.4%、40.7%和14.5%;其中ER和PR多数由阳性转变为阴性,而HER2双向转变的比例相当。
近年来,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逐年升高,加之辅助治疗的进步,使疗效获得显著改善,但仍然有20%以上的早期乳腺癌最终会进展为晚期乳腺癌。在制订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时,需要参考肿瘤某些生物标志物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ER、PR和HER2。既往我们多参照原发肿瘤的受体状态,来决定复发肿瘤的治疗方案,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这种决策方式是否合适。而这项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定启发。
其实我们也不难理解这种受体状态的转变现象。首先,肿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就有可能存在差异;其次,肿瘤基因组是不稳定的,随着疾病发展,可能出现基因水平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治疗可能是导致受体状态转变的主要原因。例如,该研究就发现,曾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其ER更容易从阳性转变为阴性。
此外,该研究还表明,既然很高比例的乳腺癌患者复发时受体状态会发生改变,如果按照原发肿瘤的受体状态制订复发肿瘤的治疗方案,势必会影响复发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一旦乳腺癌复发,应尽可能取得复发肿瘤组织,重新检测受体状态,以及时调整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