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就诊于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主诉之一。经过多年的耳鸣诊疗临床实践证实,从耳鸣管理和康复治疗的角度来看,对耳鸣进行分类处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不仅是因为耳鸣发病率高于耳聋和眩晕,而导致市场需求量大!耳鸣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对于接诊耳鸣患者,我们需要反省:
耳鸣是客观存在的声音信号,与偶发的幻听不同!通过“畸变产物”的概念,可以形象地理解耳鸣声信号的存在!很多人认为,耳鸣是一个症状或者是预警信号或者耳鸣导致耳聋……等等,这种针对耳鸣特征的描述,并不是耳鸣的全部,从管理的层面来说:耳鸣是耳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说起耳鸣分类,有客观性的、主观性的、传导性的、神经性的……等等,基本上是以观察性研究或文献传播的论调、以及高度概括,有种以讹传讹的感觉。按如此泛泛分类耳鸣,让日常接诊耳鸣患者的医生无所适从,反而混淆了思维!!!
说起耳鸣治疗,很多医生一定知道“掩蔽”和“习服”,而且,说起来似乎很简单,甚至不屑一顾,不就是“习惯和服从”嘛!从字面上理解很直观,但在日常的耳鸣接诊中如何应用呢?效果如何呢?其实,从接诊一个耳鸣患者到最终是否需要声治疗以及达到什么效果,是一个严谨的诊疗流程,也许需要手术来解决!事实上,有些耳鸣并不适合掩蔽,也有一些行掩蔽后耳鸣声响度增加状况出现。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在耳鸣声治疗中使用窄带声优于宽带声。
早在2002年美国听力学会颁布了《耳鸣指南》,并把耳鸣列为听力学家的工作。事实上,一些耳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听力学家一直致力于耳鸣的研究,成效显著。其中,我们最具熟悉的是由Jastter boff创建的TRT,在国内被称为“习服”。参加TRT学习班,创始人需要收取3000美元,不是钱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到TRT并不是常说的“习服”。如果“习服”两个字收3000美元,要比巴菲特收得还高!
忽视耳鸣,由于耳鼻喉科医生个人关注点更倾向于病灶明确的手术类工作,所以,对耳鸣的临床分类和诊疗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研究。普遍认为,接诊耳鸣较难,或出现解释上的错误,患者依从性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完整的听力学中心和耳内科作为支撑,很难完整、准确地记录有关耳鸣的信息,没有神经耳科学的思维形态,就会导致分析解释耳鸣的困难,相比病灶不够直观……等等。不难理解,正如当前十分热闹的人工听觉、眩晕中心、聋病基因诊断、耳内科……都是部分医生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不但解决了患者痛苦,而且为临床耳科医生创建了发展平台,意义重大!
关于误导,在较早时期的文献中,有些临床医生利用患者的主观描述记录耳鸣、也有些医生用听力计进行耳鸣音调匹配、有些医生特别强调心理治疗……等等。事实上,听觉归根到底是对声音的行为反应。从听觉生理基础中,我们可以发现人耳听觉传入结构和功能都是十分精细的,并接受听觉传出神经和其它神经网络的控制和支配。而不严谨的、不精细的记录结果确实会产生分析、解释上的错误,甚至导致误诊、漏诊、以及研究方向的错误。有些医生自称“被误导”。
在大多数情况下,耳鸣属于耳内科的工作或听力学科的工作,也有相当多的患者主诉的耳鸣病症其实是一种假象,或者是需要手术和药物治疗的疾病,其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描述,这类患者耳鸣可以通过问诊和病史采集以及全面和精细的听力学检测等途径鉴别出来。例如高频耳鸣声很多,频率大多在3800Hz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精细化的耳鸣检测,我们会发现与文献报道不一样的结果,而这种精细结果却在听觉科学基础中找到依据。事实上,患者对耳鸣的描述是一种“音调”,而音调属于心理声学的范畴。听力计给出的刺激声是固定频率的纯音。音调与频率有联系也有差异,音调还受响度的影响。尤其在4200Hz---8000Hz区间内,耳鸣音调通常是由两个频率组成的声信号。
“在没有外界声刺激或电刺激条件下,自主声音感觉”,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对耳鸣的定义。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发现需要修改定义的案例!
“超过80%的耳鸣与患者的听觉系统病变或异常有关”,这也是把耳鸣作为耳科的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
耳鸣研究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是耳鸣本身;二是耳鸣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解释耳鸣,以及进行耳鸣风险评估和耳鸣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在耳鸣诊疗中必须同时兼顾耳鸣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例如由于焦虑引起的耳鸣必须与耳鸣导致的焦虑区别对待。
耳鸣的机制”是医生们比较喜欢的东西,但是鼻炎的机制却是喜欢鼻科手术的医生不甚关注的。“看到病灶行手术”是大部分医生引以为自豪的思维习惯。其实,耳鸣同样如此,相当多的耳鸣主诉需要手术来解决,只不过耳科属于显微外科,必须对耳科疾病“深入”研究才能建立“手术空间模型”,并且需要同时兼顾患者听觉、平衡功能保护或保全,学起来不太容易,通鼻子更快!在对耳聋、耳鸣、眩晕等主诉的深入研究中,手术量是相当丰富的,手术技巧和效果也更具有成就感。换个角度说,从事听觉医学和平衡医学,并不需要改变耳外科医生的手术习惯,而是一种完美的提升,也是现代耳科发展进步的需要------对疾病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解释,这个推敲的过程是一种“生活品味”。
接诊耳鸣患者其实在于经验,无外乎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只不过没有形成“耳鸣诊疗模型”,缺少分析、解释、风险评估的方法!
分析、解释耳鸣病症必须具有听觉科学基础知识和完整的听力学检测结果以及病史采集资料等等。其实,耳科疾病的处置离不开听觉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耳外科医生之间,在诊疗技术上、手术思维、手术技能、手术效果等等方面也有显著的高低之分,这种差距绝不是手术熟练程度的问题!
耳鸣风险评估和管理既是耳内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获取良好效果的手段与方法!
耳鼻喉科医生是最有成就感的,尤其是耳科!病人量很大、病症类型多、可以从事的专业兴奋点多、也可以深入到内耳免疫损伤以及神经核团的功能检测等等。2013年听力学家被评为排名第4的最佳职业。
小观点
耳鸣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容易混淆视听,搞乱思维,
临床症状:听力下降、偏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焦虑、精神疾病等
疾病类型:听觉系统、周身疾病。鼻咽癌、耳硬化症、咽鼓管异常、听神经病、梅尼艾、高血压……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声音是治疗耳鸣的特效药!也是验证耳鸣诊断结果的有效手段。
声治疗手段:耳鸣康复治疗器、耳鸣康复治疗选配平台、听力补偿(有别于助听器的验配理念)等。
耳鸣声治疗的策略:声音+药物
疗效:耳鸣消失、耳鸣声减弱、耳鸣不良影响消失、耳鸣不良影响减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