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眩晕与头晕有什么不同?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发作时并无外界刺激。眩晕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数十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眩晕可以是旋转、翻滚、摇摆、倾倒感、浮沉感和颠簸感等。这些感觉是真性眩晕,一般与前庭系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有关。头晕有时也称为头昏,是头内出现的不适感而又不能准确表达的症状。可以为轻微的不稳感、飘浮感、轻微的运动感,可以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也可由低血压、脑缺血、低血糖或焦虑等疾病引起。
患者对自身的症状可以进行初步判断,是眩晕还是头晕,进而减少就诊的盲目性。如果是真性眩晕,一般应在耳鼻咽喉科就诊,而头晕可见于耳鼻咽喉科疾病也可见于内科疾病、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脑外科和精神科等。若患者自我判断困难,可首先就诊眩晕门诊,由眩晕专科医生判断。
2、根据病因,眩晕分哪几类?
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眩晕往往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相对而言,前者的发生率更高。在日常诊疗中,眩晕常常被拘泥于几个本来认识就模糊的疾病,例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或笼统地称之为“眩晕综合征”。事实上,周围性眩晕占30%~50%,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30%;尚有15%~25%的眩晕原因不明。
3、能否介绍几种常见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首先谈谈周围性眩晕,其中最常见的要属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
(1)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化相关,如发生于在床上翻身,或做家务、绑鞋带起身时。眩晕一般持续在1min以内,无耳蜗受损症状,即无听力下降、耳鸣等表现。
(2)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即无意识丧失,无偏瘫、失语、偏盲等。Dix-Hallpike等检查时,诱发眩晕和向地性眼震。
前庭神经炎:是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元的结果。多数患者在病前数天或数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剧烈的外周旋转感常持续24h以上,有时可伴数天;伴随剧烈的呕吐、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大多在数周内自愈,少见复发,有半数以上患者可在病后1年内出现瞬时不稳感。无听力改变。
梅尼埃病:病因未完全明确,病理机制多与内淋巴积水有关。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为主要表现,发作一般持续在数十分钟到24小时以内,间歇期可无头晕,仅有听力差、耳鸣等症状。梅尼埃病不能靠一次发病确诊,需随访2次以上。
再来谈谈中枢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刻板样反复发作,表现为:持续数分钟的眩晕,脑神经、脑干、小脑或枕叶损害的症状全部或部分出现,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磁共振扫描无新鲜梗死病灶。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可确定椎-基底动脉有无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VBI诊断过于泛滥,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否因此就能完全否定VBI这一名称,尚存在争论。
桥小脑角肿瘤:常见头晕发作,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外展神经麻痹,面瘫等体征。病理上常见为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胆脂瘤。
人们常认为“颈椎病”是“头晕”的常见病因,其实,它只是中枢性眩晕中较少见的一种。颈性眩晕: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倾向于采取排除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
①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
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
③部分患者颈扭曲试验阳性。
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屈、锥体不稳、椎间盘突出等。
⑤多有颈部外伤史。
⑥排除了其他原因。
4、眩晕患者如何就诊?
虽然眩晕的发病率较高,但患者对于眩晕症状的描述一般不清楚,临床医生有时也难于对其进行分类。患者主诉的眩晕可能指平衡障碍、不稳感、视物旋转或头晕。许多患者常辗转于临床许多科室,做了大量检查,仍无法解决问题。由于眩晕症的复杂性,为了尽快得到满意的诊断,应首先选择眩晕专病门诊就诊;或者到神经内科或耳鼻咽喉科首诊。在选择耳鼻喉科就诊时,应选择擅长耳科疾病的医生。
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患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主要机制是耳石位于半规管或嵴顶引起。表现为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与水平或旋转型眼震。经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脑血管疾病、梅尼埃病而浪费大量的医疗经费,毫无疗效。
耳石症的诊断治疗其实很简单,主要靠手法复位,其手法复位有十余种,根据发生的机制和受累的半规管决定治疗手法。2005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耳石症的精确诊断和新型手法复位,目前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可以做到定性、定侧、定位、定点、定轻重及定治疗方法。可以不打针、不吃药。有的患者在外院花数年、数万元不能解决的,在我们这几分钟,数百元就能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