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汤出自《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讷教授20世纪50年代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研制出的方剂,由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六味药组成,具有调补肝肾、育阴助阳的功效,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症、老年高血压等。笔者在临床中辨证应用本方加减治疗老年患者的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老年肾阳虚失眠患者的特点
《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说明阳不交阴是不寐的病机。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老年失眠患者的病机在于心肾不交,诚如《医法圆通》[1]所云:“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有因心血衰,不能降君火以下交于肾,肾水即不得上升,亦不得卧”,本节论述中后者属于心阳亢、肾阴虚引起的心肾不交从而导致的失眠症,临床非常常见,我们常应用《伤寒论》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
本节论述中前者属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心肾不交,从而导致的失眠,在现代老年病临床中也比较多见,通常表现为失眠、多梦、精神不振、纳差、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并有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等。这些患者往往有青年时代贪凉饮冷、或者常年在空调房间中工作的经历等。年轻时阳气壮旺,尚不足为病;及至步入老年,阳气渐衰,不能启肾中真水上济于心,则心失所养不能下降于肾而导致夜不能寐。《伤寒论》少阴病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指出少阴病系因少阴心肾两伤、阴阳气血俱虚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其中“但欲寐”常表现为白昼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夜晚却又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对于这种证型,我们常应用二仙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
2、二仙汤方解
二仙汤由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组成,有温肾阳、补肾精、交心肾、调冲任等功能。方中以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并启肾中真水上济于心;以黄柏、知母泻火而滋肾保阴,并以助心火之下降;以当归之养血活血而调理冲任,兼以养肝。陈士铎(一说本书为傅山所作)在其著作《辨证录》中对心肾不交证论述颇为详细,并认为肝脏具有调节心肾、使心肾相交的作用。如书中云“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因此,从养肝的角度着手也可以治疗由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症。所以在临证时若辨证加入白芍以柔肝养肝、柴胡以疏肝解郁,效果更佳。另外,阳虚较甚者可辨证加入制附片、干姜、桂枝等以加强温补肾阳的作用;若心经有热者可加入竹叶、莲子心等以清热除烦。
3、典型病例
患者张××,女,50岁,2008年6月就诊。主要症状是失眠多梦、入睡困难2年,夜间需服用舒乐安定1mg辅助睡眠。伴白天无精神,四肢沉重,腰背酸疼怕冷,四肢冰凉,纳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在银行工作,夏季空调温度比较低。分析:患者本身禀赋不足,阳气虚衰,加之夏季阳气升发之时长期在温度较低的房间工作,使阳气更加受挫。由于肾阳不足,不能启肾水上济于心,则心失所养而成心肾不交证。故见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由于疾病本质在肾阳虚,所以又见白天无精神、四肢沉重、腰背酸疼怕冷、四肢冰凉、舌淡红、苔白、脉沉细等证。治宜温肾安神,方用二仙汤加减:仙茅15g,仙灵脾15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2g,干姜10g,制附片(先煎)10g,桂枝10g,丹皮10g,莲子心6g,柴胡15g,炒枣仁30g,夜交藤30g。本方服用七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高,畏寒怕冷减轻。后在此方的基础上稍做加减治疗两周,停用舒乐安定,亦可安睡5小时左右,平素畏寒症状明显减轻。
总之,二仙汤符合诸多老年患者肾阳不足的病机,治疗由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失眠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