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指南(标准•方案•指南)
- 发布于 2010-04-17 21:43 来源:李福海医生
1967年Porstmann首次施行非开胸法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获得成功。国内1983年开始应用该技术。1977年Rashkind等经静脉途径送入伞形补片闭合PDA成功。1992年Cambier采用弹簧钢圈封堵PDA;1997年Masura等开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我国1998年引进Amplatzer技术。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是Amplatzer法及弹簧栓子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李福海
一、适应证
(一)Amplatzer法
1.左向右分流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的PDA;PDA最窄直径≥2 0mm;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
2.外科术后残余分流。提示:≥14mm的PDA,其操作困难,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应慎重。
(二)弹簧栓子法
1.左向右分流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的PDA;PDA最窄直径(单个Cook栓子≤2 0mm;单个pfm栓子≤3mm)。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
2.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二、禁忌证
(一)Amplatzer法
1.依赖PDA存在的心脏畸形。
2.严重肺动脉高压并已导致右向左分流。
3.败血症,封堵术前1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
(二)弹簧栓子法
1.窗型PDA。
2.余同上。
三、操作方法
(一)术前准备
1.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2.相关化验检查。
(二)诊断性心导管术局麻或全麻下穿刺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穿刺股动脉行降主动脉左侧位造影,测量PDA直径,了解其形态及位置。
(三)操作步骤
1.Amplatzer法:选择比所测PDA最窄直径大2~4mm的封堵器(小儿可达6mm),将其安装于输送钢丝的顶端,透视下沿输送鞘管将其送至降主动脉。待封堵器的固定盘完全张开后,将输送鞘管及输送钢丝一起回撤至PDA的主动脉侧。然后固定输送钢丝,仅回撤输送鞘管至PDA的肺动脉侧,使封堵器的腰部完全卡于PDA内。10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形状满意,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且听诊无心脏杂音时,可操纵旋转柄将封堵器释放,重复右心导管检查,测左肺动脉-主肺动脉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压。后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2.弹簧栓子法1)经股静脉顺行法:穿刺股静脉插入端孔导管经PDA入降主动脉;选择适当直径的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送入降主动脉,将3~4圈置于PDA的主动脉侧,1圈置于PDA的肺动脉侧。10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堵弹簧栓子的位置合适、形状满意、无残余分流时,可操纵旋转柄将弹簧栓子释放。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鞘管压迫止血。(2)经股动脉逆行法:穿刺股动脉插入端孔导管经PDA入主肺动脉;选择适当直径的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送入肺动脉,将3/4~1圈置于PDA的肺动脉侧,其余几圈置于PDA的主动脉侧。若弹簧栓子位置、形状满意后可操纵旋转柄将弹簧栓子释放。10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成功后撤出导管,压迫止血。(注意:应严格按照各种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四、疗效评价
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观察,若封堵器或弹簧栓子位置恰当,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为效果良好。
五、术后处理
1 卧床。
2 应用抗生素。
3 术后24小时,1、3、6及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
六、并发症
1 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并发症。
2 溶血。
3 封堵器脱落。
4 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