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简单说就是不开刀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的入路一般选腹股沟部(俗称大腿根部),切口仅为一个0、5-0、8cm的皮肤小口,通过穿刺将导管引入血管,导管可沿血管进入心脏。在对心脏进行必要的常规检查,对病情进一步确诊和精确测量后,即可将器械送入待治疗的部位进行治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李福海
介入治疗不需要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打开心脏,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缝合,大年龄组儿童不需要全身麻醉。这些特点与外科手术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治疗后病人恢复快(治疗后2天可以出院),治疗后并发症少,皮肤不留有疤痕,这些是介入治疗的又一大特色。介入治疗总的风险比外科手术要小,它是一种典型的微创治疗方法,正在逐渐取代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有利时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组比较复杂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肺炎等等,病情严重的常常危及生命。病情初期由于心输出量减少,仅仅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经常有呼吸道感染。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期可出现明显的心脏损害,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儿童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必然影响儿童的成长,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弥补的。所以现代医学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应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人就诊时应该了解的事项
1、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要求医生对病情有非常的详细的了解。在进行治疗前,为了能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我们要对您的孩子进行多项检查,一般我们有三个步骤:1门诊的初步检查,通过X线胸部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大致了解一下您的孩子的基本病情和能否进行介入治疗;2如果您打算采用介入治疗,住院前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目的是测量病人的各项数据,是否适合采用介入治疗;3在做介入治疗前我们还需要进行常规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通过对此超声心动图资料和心导管检查资料,准确判断您的孩子病情的程度,选用合适的封堵器或球囊的型号。我们的工作程序是严肃认真的,我们也希望家长能理解我们的工作,配合我们的工作。
2、治疗后在医院需住院观察2天,主要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渗血、感染;观察治疗即刻效果;介入治疗后的后续治疗如输液、使用抗生素等。我们在病人出院时都会给病人的穿刺局部换用创可贴以保护穿刺口。我们要求病人在出院后1-2周内不要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和活动,注意休息,按时服用药物。治疗后3个月、一年、二年到我中心复查。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法介绍
1、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976年King和Mills首次经导管用双伞形装置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关闭术成功,80年代Rashkind先后研制出单盘带钩闭合器,1989年Lock等人将Rashkind闭合器进一步改良成为蚌壳夹式闭合器,1991年又研制出CardioSEAL新一代闭合器,1990年Sideris发明纽扣式补片关闭ASD法,这些闭合器各有其内在的缺陷,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最满意的是美国AGA公司生产的Amplatzer房间隔闭合器,该装置呈双盘状,中间是连接双盘并成一体的“腰部”。根据腰部的直径封堵器分为4-34mm共27个型号。适应症为: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5岁以上,体重10kg以上;3、卵圆孔未闭合并房间隔瘤或有脑卒中及曾经合并脑栓塞者;4、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后遗留的房间隔交通,待血流动力学调整完成,可考虑关闭;5、外科修补后的残余分流;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遗留的明显心房水平分流。
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的临床价值已经凸现出来。由于它在设计时本着一体化的原则,所以整个封堵器为镍钛合金丝编制成的网状结构,由高压高温定型后成为双盘状。腰部即能起到严密封堵缺损口的作用,又有使封堵器的直径减小。临床报告显示,本封堵器的成功率在95%以上,并未见明显的并发症。我中心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曾对一例法洛氏三联症的病人同时实施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获得成功。
现在已经有多家国内厂家生产了此种封堵器,其治疗成本费用已经大大降低。
2、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1988年Lock等首次用Rashkind双面伞关闭室间隔缺损(Ventrcular septal defect VSD ),此后经过Clamshell阶段发展至Cardioseal双面伞。但也仅应用于肌部VSD的关闭或对复杂先心术后残留的VSD尝试关闭以缓解症状。1994年Sideris报道应用于纽扣式补片关闭VSD,1998年Amplatzer报道其装置关闭肌部VSD获得成功。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率最高的封堵器仍为Amplatzer封堵器。其适应症为①年龄大于3岁,②缺损直径小于12mm的肌部和膜部VSD,③膜部间隔瘤破裂;④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Amplartzer封堵器在国外已经问世5年多,02年6月开始在我国应用于临床。经过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朝阳医院和我中心的应用显示,临床成功率为95%以上。我中心用此封堵器成功封堵了一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的病人,术后3个月随访破裂口封堵严密,心脏外形恢复正常。
3、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介入性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es PDA)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目前已成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Cook及PFM弹簧圈法和Amplatzer单蘑菇伞法。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操作最简单的是Amplatzer蘑菇伞法,任何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体重4kg以上,无阻力型肺动脉高压,均适合做介入治疗。导管直径在1mm以下的病人可考虑用弹簧圈封堵,导管直径在2mm以上的可考虑蘑菇伞封堵器治疗。Amplazter动脉导管封堵器是一种单蘑菇伞,由镍钛合金丝编制而成,起固定封堵器的作用;中间填充海绵以阻挡血流,表面有完整的心内膜覆盖。我中心应用此型封堵器已经治疗100余例病人,成功率98%。治疗后随访发现,封堵器位置无变化,心脏外形恢复明显,体力增加。介入性动脉导管封堵术具有安全可靠、方法简单、并发症低、康复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平均手术时间约60分钟,平均住院时间3-5天。1999年美国丹佛儿童医院统计,非手术病例已经占到动脉导管未闭的90%以上,在近几年的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上,所提交的相关论文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些都表明,介入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正在取代手术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趋势。
4、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atenosis PVS)是发病率比较高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患者的8%-10%(第四位)。1982年Kan首次报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en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plasty PBPV),现已成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摘首选治疗措施。主要适应征为:①单纯性PVS或同时合并继发性流出道狭窄,右室和肺动脉瓣之间的跨瓣压差=35mmHg,从新生儿至成年人均适用,特别是对患者有严重肺动脉瓣狭窄的新生儿更为适用;②对重度肺动脉瓣发育不良者疗效差,但并非禁忌,轻、中度发育不良型PVS仍可采用球囊扩张术;③对肺动脉瓣上和弧立性漏斗部狭窄患者皆可用PBPV;④外科手术后的再狭窄;⑤严重肺动脉瓣狭窄伴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⑥复杂先心伴PVS者,PBPV可作姑息疗法替代第一期开胸手术。通过我们对近200例病人15年的随访,表明PBPV的即刻疗效和中长期随访疗效可靠稳定,无严重并发症。
下面分别是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示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