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头痛是指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张氏医通》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经行头痛的病因历代医家对此论述较少,仅张璐言其由于“痰湿为患”,并以二陈加当归、炮姜、肉桂治之。刘瑞芬教授认为经行头痛多以肝郁肾虚为主, 疏肝解郁、滋补肝肾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并自拟加减杞菊地黄汤方。
经行头痛的临床表现为每逢月经期或经行前后,即出现明显之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经后辄自止。疼痛的部位或在颠顶,或在头部一侧,或两侧太阳穴;疼痛的性质有掣痛、刺痛、胀痛、绵绵作痛,因人而异,严重者剧痛难忍。本病属现代医学经前期综合征的范畴,一般按神经性头痛治疗,大多起到临时缓解的作用,不能彻底治愈。
在古医籍中,该病散见于月经不调中。本病属于内伤性头痛范畴,其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因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会于颠,肝为藏血之脏,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而为月经,阴血相对不足,故凡外感、内伤均可在此时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而为患。
刘瑞芬教授临证40年, 经验丰富, 在经行头痛的治疗方面有颇有成效,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 现将其治疗经验特色总结如下。
1、肝郁肾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维持气血运行、调节精神情志和调理冲任的功能。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冲脉附于肝经, 肝体喜阴喜柔,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居下焦, 乙癸同源, 为子母之脏. 肾藏精, 肝藏血,精血互生,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互相影响。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窍有赖于气血等精微物质的滋养,气血是脑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血气者,人之神。”
《医宗必读》:“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宋代《妇人良方大全》指出:“妇人气血宜行,其神自清”。肝郁肾虚型经行头痛主要病机是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清窍而经行头痛;经行之时, 阴血皆下蓄于胞宫, 不能滋养肝体,阴血益感不足,肝肾同源,久病及肾,肾精不足,脑失所养,“不荣则痛”,导致经行头痛。
2、疏肝解郁、滋补肝肾为主要治则,兼顾他证。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会于巅。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阴血相对不足,故此时较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而为患。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不足,血不养肝,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加之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肝血肾精不足,闹失所养,以致经行头痛。故治以疏肝解郁,滋养肝肾,刘老师临证40年,方选自拟加减杞菊地黄汤方。其组方以杞菊地黄丸为基本方,滋补肝肾以治本,加当归、川芎养血和血,炙黄芪补气生血,白芷辛散温通、祛风止痛,醋香附、元胡,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又加入麦冬之甘润微寒,以防诸药之温燥,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3、典型病案
患者高某某,女,38岁。2014年10月3号初诊患者自述近8年因情志不舒出现经行前后头部胀痛,右侧痛甚。LMP:9.21(周期25天),量色可,有血块,5天净。经前经期头部胀痛。现MC:13天。既往月经5~6/25~26天,量色可,有血块。带下无明显异常。G3P1L1A2(工具避孕)。纳眠可,小便调,大便干,1~3天1次。舌红苔黄腻,脉细弦略滑。诊断:经行头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证属肝郁肾虚型,方选自拟加减杞菊地黄汤方,其组方如下:枸杞12g、菊花12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2g、丹皮9g、泽泻9g、炙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5g、白芷12g、香附12g、元胡18g、麦冬15g、炙甘草6g。14付水煎服,日1剂。平素可配合口服杞菊地黄丸,同时嘱患者注意生活上的调护,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不良刺激,
饮食上要清淡,忌食辛辣,少食肥甘,睡眠充足,劳逸结合。2014年10月24日二诊,患者服药后于10.月8日月经来潮,量色同前,6天净,经行前后头痛较前明显减轻,现MC:7天。纳眠可,二便调。嘱上方加三七粉3g(冲),14付水煎服,日1剂。2014年11月28三诊,患者服药后于11月18月经来潮,经行前后头痛消失,无明显不适,量色可,6天净,现MC:12天。带下无异常。纳眠可,二便调。嘱上方加砂仁12g(后下),继服14付,水煎服,日1剂。后随诊患者经行头痛未再复发,偶有不适,取上方7付煎服后即奏效。
4、分析讨论:
该患者平素情志抑郁,引起肝失条达,肝郁气滞。肝为刚脏,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情志的变化影响肝的功能。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基本,恰逢经期,气血下注,肝血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再加上肝郁气滞,气机不宣,则引发经期头痛。
“足厥阴肝经,连接目系,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故头痛部位多在巅顶, 常伴眼花;“足厥阴肝经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而胆附于肝,肝胆相为表里,《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锐眦循肋胁里,出气街”故两胁胀痛;足厥阴肝经“至小腹,夹胃两旁,”肝郁乘脾,脾失健运,可伴有食欲不振。肝脏的气机郁滞影响胆囊对胆汁的贮存和排泄,故可伴有口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证属肝郁肾虚型经行头痛。
刘教授应用自拟加减杞菊地黄汤方,用药除了具有疏肝解郁、滋补肝肾的功效,还兼顾健脾和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巩固后天之本,有助于药物的吸收,结合月经周期连续治疗 3 个月,并注重调畅患者的情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