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潮声,或如蝉鸣,或如机器轰响,其声或细或暴,可为多种疾病所诱发的症候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传统医学中就有关于耳鸣的描述。此后数千年来,中医学者们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方药、针灸、食疗等方法治疗耳鸣,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以下分别介绍耳鸣的几种常见类型以及对症治疗和调理。
1、肾精亏损型
症状:耳内有蝉鸣声且声音低微,夜间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昏眼花等症,舌红苔少。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方药:治宜补肾填精,滋阴潜阳。用以金匮肾气丸。水蜜丸一次4~5克,大蜜丸一次1丸,口服,一日2次。
针灸:取听宫、翳风、肾俞、肝俞、中渚、太溪、三阴交、太冲、足三里,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20分钟,一日一次。
食疗方:腰花粥。猪腰一对、粳米100克。将猪腰去臊腺洗净,切成腰花后与粳米一起煮粥,加葱白2根。每日早晚服用。
芝麻粥:50克炒黑芝麻与100克粳米一起煮粥,每日早晚服用。
2、痰火郁结型
症状:耳鸣声持续不断,伴有咳嗽痰多、头重头闷、胸闷不舒等症,舌红苔黄腻。
方药:治宜清火化痰、解郁通窍。用以二陈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法半夏15克、陈皮6克、茯苓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和红花各10克、白芷12克、生姜9克、胆南星12克、丹参2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0克,大枣5枚。水煎服,一日一剂。
针灸:取听宫、听会、翳风、阴陵泉、丰隆、内庭、行间、太冲、丘墟,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20分钟,一日一次。
食疗方:山楂橘皮饮:生山楂20克切片,橘皮20克切丝,泡水代茶饮。
3、肝火上扰型
症状:耳内鸣响如闻潮声,每于郁怒之后突发加重,伴有口苦咽干,胸胁胀闷等症,舌红苔黄。
方药:治宜清肝泻火、开窍解郁。用以龙胆泻肝丸。水蜜丸一次3~6克,口服,一日2次。
针灸:取听会、翳风、太冲、太溪、侠溪、丘墟,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20分钟,一日一次。
食疗方:菊花马蹄粥:干菊花10克,鲜马蹄片50克,与粳米100克一同煮粥,每日早晚服用。
4、风热侵袭型
症状:耳鸣伴有耳中阻塞感,听力多下降,伴有头痛恶风、发热恶寒等症,舌红苔薄黄。
方药:治宜疏风散邪、清热开窍。用以银翘散。散剂一次6克,口服,一日3次。
针灸:取角孙、听会、翳风、风池、合谷、外关、中渚,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一日一次。
食疗方:菊花雪梨饮:干菊花10克与雪梨半只(切块),泡水代茶饮。
5、脾胃虚弱型
症状:耳鸣持续不息,常于思虑过多或过度疲劳之后产生,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舌苔薄腻。
方药:治宜补脾益胃、养血填精。用以参苓白术散。水蜜丸一次6~9克,口服,一日三次。
针灸: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外关、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针刺以补法为主,留针20分钟,一日一次。
食疗方:莲子红枣扁豆粥:干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鲜白扁豆2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每日早晚服用。
温馨提示:在积极调理耳鸣时,患者还要有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避免与噪声接触,戒烟限酒,多做耳部的揉捏及按摩。多食含维生素D、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豆类、黑芝麻、瘦肉、鱼肉、紫菜、木耳、蘑菇,各种绿叶蔬菜、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