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中,Ganesh Raghu及其同事报道了2011年美国65岁及以上群体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患病率(494.5例/ 100000人,比2001年增加一倍以上)。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发病率在2001年和2011年之间仍保持稳定(93.7/100000人・年),表明IPF患者可能存活时间更长。
新的数据进一步支持了这项结论,表明新诊断的患者平均生存年限为3.8年,比2001年的评估水平有所提高。世界其他地方获得的数据则更为缓和――在欧洲,该病的发病率为23.4/100000人・年;在英国所有年龄组中,该病的发病率仅为7.44/100000人・年。抛开这些数据,患病率的持续增加、患者生存时间更长及全球人口老龄化,都意味着IPF将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全球疾病重担。
IPF对于呼吸科医生一直是一道难题。一旦确诊,患者将面临不良的预后,匮乏的有效治疗方法,且不能治愈。IPF患者数量是非囊性纤维化疾病患者的五倍之多,然而,美国对于IPF的投入仅占囊性纤维化研究预算中的一小部分(每年18万美元和85万美元)。2008年,吡非尼酮(一种抗纤维化及抗炎药物)在日本得到批准,被应用到IPF的临床治疗中。随后2011年和2012年该药物分别在欧洲和加拿大被批准使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0年对该药物保留批准并要求追加另一项试验。5月18日, Talmadge King等报告了试验的结果,表明疾病进展率的下降,他们希望这些结果可以促使FDA批准吡非尼酮在美国的使用。然而,该药物并没有减轻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未公布的上市后相关数据也增加了对病人坚持用药的担忧。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可接受度,还需进行更多试验来测试该药物的长期疗效,例如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令人备受鼓舞的是,一项新的成功的研究成果出现了。同样在5月18日,LucaRicheldi及其同事对1066名IPF患者进行了关于nintedanib(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测试,结果非常乐观:nintedanib抑制了肺功能下降和急性恶化率,且其副作用可以耐受(虽然病人报告在52周试验里有一段时间发生了腹泻,但试验中只有5%退出)。
除了以上的令人鼓舞的数据,关于IPF基因组生物学方面的发现也在不断进行中。在这期《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MeiLan Han 和她的同事们报道了关于IPF肺部微生物的分析结果,确定了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有关的两种微生物标记,与疾病进展有关。同样在这个问题上,Bridget Stuart和他的同事们报道称,短端粒长度与IPF患者较低的生存率有关。这些早期数据指出了潜在的治疗目标,也许能够增加将来对于IPF的治疗选择,提高对该病病因学的理解。
伴随IPF的诸多积极进展,进一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正确考虑接下来首需分析的问题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确定药物适用的人群,除了轻度至中度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吡非尼酮和nintedanib在其他人群中还未进行评估,而且迫切需要鉴别出在疾病进展最早期的患者。
识别出好的药物组合以减轻副作用,将是进行长期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存在共患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也将成为一项关键挑战。其他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包括确定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可选诊断策略,以及针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共存性研究。正如对其他呼吸道疾病,基因技术将成为进行IPF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有利工具。
对IPF的认知已经改变。在未来的5―10年里,人们对于这项知之甚少、致命性疾病将有革命性展望。病人和医生们都屏息期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