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方法
手术是目前治疗骨巨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但骨巨细胞瘤术后易复发。按骨关节解剖结构及功能破坏程度将手术方式分为病灶内刮除术、瘤段切除术、截肢术三级。病灶内刮除术包括刮除植骨术和刮除骨水泥充填术;瘤段切除术包括单纯瘤段切除术、瘤段切除自体骨移植术、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术、瘤段切除灭活回植术、关节融合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手术原则是在彻底清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存骨与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比率不高,对化疗不敏感,疗效常不令人满意,仅对出现肺转移病人在术前使用化疗控制肿瘤发展。放射治疗也仅适用于肿瘤生长部位较为特殊而不能手术切除者,而且该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也很低,且放疗的恶变率较高。绝大多数病例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可以得到治愈,且可保留满意的关节功能。
1、病灶刮除植骨术(附图3见上篇):术前扎气囊止血带避免驱血操作,首先是开窗彻底刮除肿瘤。以肿瘤部位为中心作纵弧形切口,两端超过肿瘤的上下极。切开深筋膜后,沿切口方向切开骨膜并行骨膜下剥离。找到正常骨质与肿瘤的交界处,用骨钻连续钻孔,再用骨刀或骨凿沿骨孔开窗(通常取骨质破坏严重和非负重骨区的部位)。
开窗大小因肿瘤侵袭范围而定,以能够直视下刮除肿瘤为宜。充分显露病灶后,先用刮匙刮除骨腔内的肿瘤组织,再用骨刀自上壁、内壁、下壁三个方向切除瘤体边缘骨壁、间隔、硬化骨质及其残留病变,直至露出正常骨质为止,必要时可凿除一薄层松质骨以减少肿瘤周围瘤细胞的滞留。切刮过程中要注意勿损伤关节软骨,力争保留正常的关节面。
然后是病灶内壁的组织灭活,正确使用辅助方法结合现代广泛刮除技术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临床曾经使用的灭活剂有:石炭酸、液氮、95%酒精、氯化锌、苯酚、磷酸氢盐、过氧化氢等,最近氩电刀烧灼、微波照射也投入使用中。
最后是残腔植骨,以自体骨和(或)异体骨填满病灶并压紧,以便在尽量短时间内恢复关节软骨下骨的强度。如果病变很小自体植骨可解决问题;若骨缺损太大自体骨不能满足充填需要,可用自体与异体骨联合植入,此时自体骨应直接放在关节软骨下区域,异体骨则放在对骨修复不重要的部位。术后定期摄片复查,根据骨修复情况确定负重时间。
2、病灶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附图4):手术开窗以及灭活方法与病灶刮除植骨术相同,区别在于残腔的修补采用了植骨+骨水泥填充。主要用于残腔较大、刮除缘显露部分关节软骨的病例,多见的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骨巨细胞瘤。为维持关节面的稳定和关节软骨的存活,取自体髂骨在软骨面裸露处先行大约10mm厚的松质骨植入再行骨水泥填充。
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作为骨填充物、支撑物,还可利用其单体的毒性和聚合时产生的热量辅助杀灭肿瘤。据报道病灶刮除骨水泥充填残腔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图5为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刮除加骨水泥充填术后5年复诊X片,肿瘤无复发。
图4 :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加骨水泥充填术后。
图 5: 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加骨水泥充填术后5年复查X片。
3、瘤段切除+关节置换术:对肿瘤侵犯绝大部分骨端,关节面已经塌陷,或病理表现已有纤维肉瘤改变的骨巨细胞瘤,可采用瘤段切除加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他适应症包括:
①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条件允许,主要神经、血管未受累,可达到广泛性切除,预计局部复发率不高于截肢的;
②无转移病灶或转移病灶可治愈;
③患者有强烈的保肢愿望及经济能力;
④术后功能优于义肢。
手术禁忌症为:
①肿瘤侵犯范围广泛,重要的神经、血管受累无法完整切除;
②局部及全身感染;
③全身情况或局部皮肤软组织条件差,难以耐受手术或术后可导致切口闭合困难及皮肤软组织坏死;
④肿瘤晚期,病人预期生命短且患者无强烈保肢愿望。
骨肿瘤假体置换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关节置换,肿瘤假体的设计、材料性能及固定技术要求都较高。假体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复发、感染、假体松动、假体折断等。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常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应注意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