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胃癌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和3.8~8.0倍。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大城市中有所下降,但根据最新统计(2002~2004年数据)中国的大城市如上海,胃癌的粗死亡率男性为52.24/10万,仍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位,女性为29.26/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10年来,化疗作为胃癌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新型抗癌药物投入临床应用,有效率也有所提高,但胃癌的治疗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中医药在抗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胃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让中医药贯穿胃癌治疗全过程
中医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医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起来,在胃癌治疗全过程中,要始终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核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合理的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从手术后就应口服汤药,此时患者由于禁食时间长,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加之术后创伤使胃肠运动及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中医此时常治以滋阴养血、健脾益气之法,方如四君子汤、八珍汤、四磨汤等,争取迅速改善患者体质及一般状况。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术后放、化疗是预防胃癌复发的重要手段,术后放化疗可使T3、T4和淋巴结阳性的胃癌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由32%提高到48%,而对于晚期胃癌通过放化疗亦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多向临床研究表明晚期胃癌通过积极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亦可达到9.2~13.9个月。但放、化疗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毒副反应,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人体正常组织及免疫机能,此时应注重扶正固本,不仅能减轻放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帮助按期完成放化疗。在放化疗同时可口服健脾和胃之汤药以减轻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如出现骨髓抑制应予健脾补肾的汤药或中成药,帮助恢复造血功能。放化疗后除定期复查外,亦应配合辨证论治汤药治疗。用药原则当扶正祛邪并举,但在应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抗肿瘤中药时,要注意定期更换,以免带来肝肾毒性,某个药物最好不要连用超过3个月,可选择的药物有,半枝莲、白英、漏芦、蛇六谷、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山慈菇、土茯苓等。除口服汤药外,尚可加用有抗癌作用的中成药,如华蟾素片、去甲基斑蝥素片、安替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等加强抗转移,抗复发能力,但建议同期只使用一种成药,半年换用另一种,这样既可控制治疗费用,又可以防止长期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晚期胃癌,如条件允许,也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综合治疗,在服用辨证论治汤药的同时加用中成药,有条件的患者每年可住院治疗4-6次,每次20天左右,住院期间加用1-2种静脉点滴的中药制剂,如:华蟾素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等,配合中医食疗、音疗、足浴、针灸、外敷或灌肠等综合治疗方法。
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也最能体现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对胃癌发病,中医认为多是由于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当等造成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聚湿生痰,痰阻血脉,血行不畅,化生瘀毒,阻于胃脘。日久形成积聚,又进一步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 ,最终使瘀血、痰浊、邪毒相互搏结而发病。而正气更伤,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病情发展。简而言之,胃癌形成的最终病机是正气亏虚,痰湿凝聚,气滞血瘀,热毒内蕴。可见胃癌亦属于中医脾胃病的范畴,必须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综合运用理气健脾、化湿祛痰、活血化瘀等方法。一般而言,胃癌常分为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脾胃虚寒、痰湿凝结、瘀毒内阻、气血双亏6型,根据不同证型常给予舒肝和胃、健脾柔肝、温中散寒、燥湿化痰、活血祛瘀、补气养血等相应的治疗方法,可分别在柴胡疏肝散、痛泻药方、理中汤、二陈汤、失笑散、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减应用。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胃癌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 但非一般脾胃病所能相比,它突出表现为积(癌肿),因此在顾护脾胃功能的同时,祛邪(抗肿瘤)是我们面对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抗癌中草药以清热解毒为最多,如有发热、口渴、便秘、肿块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数者,最宜使用。像苦参、白花蛇舌草、龙葵、蒲公英、白英、马鞭草、半支莲、藤梨根、蛇莓等皆有不错的抗肿瘤作用。反之,如见有畏寒、便溏、舌淡苔白或边有齿痕、脉沉紧等脾胃虚寒表现者,苦寒之品应当慎用,此时抗癌药物可选择斑蝥、蟾酥、干蟾皮等。如患者有刺痛、舌暗脉细等瘀血表现,可选择全蝎、水蛭、丹参、莪术、五灵脂、穿山甲等抗药物。若有胃脘痞满、舌苔厚腻等痰湿内阻的征象则应选用薏苡仁、猪苓、石菖蒲等兼具化湿和抗癌双重作用的中药。总之, 胃癌的治疗虽强调祛邪抗肿瘤但也应与辩证相结合,抗癌中药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运用,忌盲目堆积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不可切除的胃癌患者,早期应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祛瘀等方法攻邪为主, 中期应攻补兼施, 晚期则应以扶正为主。胃癌晚期因正气虚弱,组方用药禁用大毒大攻之品与苦寒伤胃之药。《医宗必读》概括“积聚”的治则为攻、补两法, 提出根据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运用,并指出治积不可急于求成, 而当“屡攻屡补, 以平为期” 这种观点十分符合胃癌的治疗,可作借鉴。
以人为本,注重固护脾胃
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人体与疾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即:病因依附于人体而存在,人体因病而与之抗争。在这对矛盾统一体中,重点和核心应该是“人”。因此,治疗时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体的正气。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概括而言正气是一切可以抗邪的力量,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作为临床医生,其职责就是要调动一切人体的正气来对抗胃癌,最终实现带瘤生存、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等目标。临证时除要重视肿瘤外,还应注意患者细微症状的变化情况,如患者睡眠不佳可能影响到体能恢复,烦躁出汗可能影响到患者情绪等,对此应予以关注并积极治疗。同时,还应关注并指导病人的生活饮食,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要求病人保持良好心态。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明脾胃在机体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古训云:“得水谷者昌, 失水谷者亡”,“胃气一败, 百药难治”。因此, 胃癌的治疗中必须时刻牢记顾护脾胃。具体而言要注意四点,其一,慎一味厚腻滋补而碍胃,胃癌病人,尤其在晚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阴阳气血不足之象, 若因此而投入大量大补之品、有可能妨碍胃气, 适得其反;其二,抓住胃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的生理特征,在治疗中无论攻邪或扶正,不忘配伍适量理气和胃之品,如陈皮、枳壳、佛手、木香、砂仁、半夏等, 可选择1 ~2 味配伍运用。其三,用药要做到少而精,尽可能地选用味单效兼、双功俱备的药物,以达药味少、剂量轻、胃腑得以容纳而不失其效之目的。反之,药伍庞杂、胃腑不耐,便无取效可言。其四,还要提醒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保护脾胃功能,避免过度疲劳,适量运动,生活起居有规律。嘱咐病人饮食清淡、新鲜、易消化之品,忌辛辣刺激、坚硬粗糙、油腻之品。
结语
胃癌是一种难治性疾病,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在胃癌的防治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