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半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中男2例,女11例;右膝3例,双膝10例;年龄51~74岁,平均61岁。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下蹲困难、疼痛、肿胀、僵硬感及关节变形。均经x线平片确诊。
治疗方法
中医疗法:以针刺、推拿为主,辅以中药热敷。针刺取穴:鹤顶、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用28号1.5~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进针,得气后接电子治疗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TDP神灯照射。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治疗5天,休息2天。推拿手法操作:以一指禅、弹拨法为主,辅以点、按、揉、拿、擦、摇等手法。
(1)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峰作用于上述穴位,每穴1分钟。
(2)弹拨法 主要运用于膝关节内、外侧骨缝隙处,以松解粘连,约30~50次。
(3)点、按、揉法运用于上述穴位,操作时以患者舒适为度。
(4)拿法,即拿髌法 术者以五指均匀捏住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间隙中,先五指向中心用力捏实,然后提起,此时患者有愉悦感,拿30~50次。
(5)擦法 令患者屈膝,两手掌根着力于患膝内、外两侧,向上、向下各擦10~20次,以发热为度。
(6)摇法 术者一手拿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掌叩稳髌面,顺时针、逆时针摇膝关节各10次,屈伸膝关节各10次。上述手法(5)和(6)顺序不限。
西医疗法:主要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患者取仰卧位,屈膝,严格皮肤消毒,铺洞巾,先于膝眼处局部麻醉,用10ml针管于关节腔内探查(注意针尖向内侧倾斜,避免伤及关节软骨,有落空感后回抽),如有关节腔积液,应先将积液抽出;如积液浑浊,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关节腔,再缓慢注入玻璃酸钠。注射后术者轻摇及屈伸患膝数次,使药液在关节腔内尤其软骨表面均匀分布。嘱患者用弹性护膝。每次注射2ml,7天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
治疗效果
评定标准:治愈: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障碍。显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效:膝关节肿胀、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尚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关节活动有障碍。本组病例治疗3~5周,平均治疗18天。治疗结果:治愈6例(46.1%),显效5例(38.5%),有效2例(15.4%),总有效率100%。
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关节炎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继发性骨关节炎则由创伤、畸形、关节疾病造成膝关节过早的发生严重退行性改变。其发病是因关节软骨本身发生病变。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映,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中医则将本病归属“痹证”范畴,为风、寒、湿、瘀、虚、劳损等诸因素而致经络气血不畅所引起。针刺阳陵泉可强化筋骨;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是全身强壮要穴,能调节全身诸阳之经气;鹤顶穴为经外奇穴,能通经活络,宣散局部瘀滞气血。手法治疗通过外力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理顺筋脉,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使气血通畅,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关节粘连僵硬者,手法可使紧张的肌肉放松,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强肌肉的伸展性。通过活动膝关节,使移位、嵌顿的软骨板回纳,可解除关节的交锁,减轻疼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