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患者视力突然下降,经过医院检查,被诊断为 “老年黄斑变性”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什么是黄斑变性呢?顾名思义黄斑变性就是人眼的黄斑区得了退行变性性的疾患。
在年轻人,黄斑变性多与遗传有关,在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黄斑区出现退行变性,眼底出现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严重者黄斑区出血、水肿渗出并有瘢痕形成,而且这种疾患多在50岁以上人群发生,并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
因此,1967年Gass根据在老年人黄斑区出现的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退行性改变,提出了老龄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degeneration,SMD)的病名,后又改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在人眼,视网膜位于人眼的后部,如同眼底照相机的胶卷,而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它司人的光觉、形觉和色觉,是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因此,黄斑如果得了疾病,视功能势必受到严重损害。
AMD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早在80年代中期,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所做的调查就表明,大于70岁以上的人群,AMD的患病率大于15%。最近,在上海所做的一项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者,AMD的患病率15.5%。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AMD的患病率和患者人数将逐年增加,将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如AMD导致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不能阅读、因为视力障碍引起老年人摔倒骨折的人数和由之而来的社会心理问题大大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早期的AMD多在视网膜下见一些黄白色的小点,称为玻璃膜疣,这时多不影响视力。但有很多患者AMD发展为严重的病变,多有视力的严重影响。由于通常多为一眼先发病,起初常被忽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