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抑郁症地确切病因至今远未彻底阐明,但国内外研究者在生物或心理社会等至病因素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深入地探索。目前,在主流上研究者已基本达成共识,抑郁症的发生,是生化、遗传、精神动力及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抑郁症病因的理解,一方面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抑郁症发生的综合作用,另一方面应正视不同患病个体构成致病的各因素侧重比例可能各不相同。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已经总结出了易患抑郁症人群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女性是第一易患人群。抑郁症病人中,女性病人至少是男性病人的2倍。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影响、男女心理社会应激的不同以及对付应激的行为模式的不同有关。女性往往较男性生活更为艰难,遇到应激事件更多,且常处于负性体验之中,又缺乏有效的应付对策。其次,妇女分娩后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也容易引起抑郁障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后抑郁或三日抑郁。另外,男人比女人更不容易承认患了抑郁症,他们更担心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人格特征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症,具有表现为过分疑虑及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或表格过分关注,追求完美,道德观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过分拘泥于社会习俗、刻板和固执;或表现为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等。
儿童期的不良行为往往构成成年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以下一些经历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关系密切:
①儿童期双亲的丧亡,尤其是在学龄前期;
②儿童期缺乏双亲的关爱(例如在儿童期由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父母两地分居、由于父母的工作或其他原因是儿童本人长期寄养在祖父母或寄宿学校等);
③儿童期受到虐待,特别是性虐待(如自幼没有吃食母乳);
④儿童期的其他不良经历(如长期生活于相对封闭的环境、父母过分严厉、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不利的社会环境对于抑郁症的发生又重要影响,这些不利的社会环境因素可归纳为:
①.婚姻状况。婚姻的不满意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离异或分居或丧偶的个体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婚姻状况良好者,其中男性更为突出;
②.经济状况:低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易患抑郁症:
③.生活事件。重大的突发或持续时间在2-3个月以上的生活时间对抑郁症的发生构成重要的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或失恋等情况可以作为导致抑郁症的直接因素。
遗传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相关。家系研究发现亲属同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的一致率越高。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又40%-7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即大约将近或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可有抑郁症家族史。有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老年人则是重症抑郁症的主要构成人群。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老年抑郁症病人中10%―20%为重症抑郁症;同时该报告还指出:鸦片类物质、中枢兴奋剂、酒精、镇静催眠药等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亦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长期饮酒者中50%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
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2/3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后2年中,40%的冠心病患者以及45%的心肌梗死患者,1/4的糖尿病患者,40%的肿瘤患者均可伴有抑郁症状。抑郁症对躯体疾病可产生不利影响,如它可延缓中风后的康复,可导致死亡率增加30%,可诱发心肌梗塞,造成死亡率升高80%;可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可使肿瘤患者的存活率下降20%;抑郁症延缓伤口的愈合,从而使手术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