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细胞或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什么原因引起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原理迄今尚未确定。多认为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研究着重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及其它化学致癌物质。
一、病毒性肝炎 临床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约三分之一有慢性肝炎史。国内普查发现原发性肝癌高发区肝炎发病率也高。事实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很高,据国内统计约为50-90%,而肝硬化合并肝癌为30-50%。
三、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对大鼠、鸭、豚鼠等动物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一些肝癌高发地区,粮油、食品(如玉米、麦、大豆、花生等)受黄曲霉素B1污染的情况往往比较严重,而在低发区较少见。这些均提示黄曲霉素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多发的因素。
四、寄生虫感染 中华分支睾吸虫寄生肝内小胆管,刺激胆管上皮细胞增生,有的可发生癌变,成为胆管细胞癌。
此外肝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某些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有一定的联系。
肝癌有什么症状
(一)肝区疼痛 右上腹疼痛最为常见,为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多呈纯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难以忍受。肝区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病变位于肝右叶表现为右季肋区疼痛,位于肝左叶则表现为剑突下区痛。
(二)肝脏肿大 肝肿大呈进行性、质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整齐,触诊时常有程度不等的压痛,,有时患者可自己发现而就诊。
(三)血管杂音 约有半数病人可以在相应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此体征颇具诊断价值,但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四)门静脉高压征象 肝癌多伴有肝硬化,故常有门脉高压的表现,脾大,腹水为晚期表现,门静脉及肝静脉的癌栓可加速腹水的生长.
(五)黄疸 常在晚期出现,多由于癌肿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六)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 患者常有进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七)伴癌综合症 部分患者表现为①低血糖症。②红细胞增多症。③高钙血症,可出现高血钙危象,如嗜睡、精神异常、昏迷等,常易误诊为肝性脑病或脑转移。
(八)转移灶症状 如发生肺、骨、脑、胸腔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并发症
一、上消化道出血 约占死亡原因的15%,常由食管中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裂破引起出血。若肝细胞癌侵犯胆管可导致胆道出血,亦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二、肝昏迷(肝性脑病) 约占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常为肝癌终未期的表现,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剂、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感染等常可诱发肝昏迷。
三、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约10%左右的肝癌患者因癌结节破裂致死,为肝癌最紧急而严重的并发症。若破溃入腹腔则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少量出血表现为血性腹水,大量出血则可导致休克甚至迅速死亡
四、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患者因长期消耗及卧床,抵抗力减弱,尤其在化疗或放疗之后白细胞降低时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霉菌感染和败血症等。
肝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1、常规的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对肝癌的符合率可达90%以上。
2、超声检查对肿瘤的 大小,形状,所在部位也有重要意义。
3、血清酶学、肿瘤标记物检查如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对肝癌的诊断具有相对的专一性。
4、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具有确诊价值。此外选择性肝动脉及肝动脉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等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肝癌的治疗
我国非常重视肝癌的防治研究,甲胎蛋白普查为三早创造了有利条件,早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增多,加上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中医治疗,使疗效已有很大提高。
一、手术治疗
(一)手术切除 是治疗早期肝癌最好的方法。
(二)肝移植 已取得很大进展。
二、介入性治疗
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同时注入化学药物及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可以达到手术结扎与插管化疗的同样效果,且可反复进行,对中晚期患者待肿瘤缩小后,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三、化疗
对肝癌较为有效的药物以CDDP为首选,常用的还有5-Fu、阿霉素(ADM)及其衍生物、等。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内、外放射治疗应用较多,效果较明显。对某些中晚期肝癌无手术指征,且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不宜肝动脉介入治疗者和某些姑息性手术后患者可采用联合或序贯化疗。
四、放射治疗
由于放射源、放射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定位使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地位有所提高,疗效亦有所改善。放射治疗适于肿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较大剂量,其疗效也较好,外放射治疗经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
五、中医药治疗
采用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治则。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减轻化疗及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