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发病,主要是与雄激素水平增高,皮脂腺分泌过旺,毛囊口、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目前,治疗该病的外用药种类很多,往往只是依据某种致病因素设计,有效率低、副作用大。自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西咪替丁、酮康唑、红霉素、全反式维A酸四种药物联合外用,针对痤疮的诸多发病机理,多环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必麦森凝胶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入选标准 年龄14-35岁,性别不限,符合寻常痤疮诊断标准,且知情同意者,并按Pillsbury4度分类法对痤疮患者分类。
(2)剔除标准 年龄小于14岁,大于35岁者;治疗前用过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角化药物、抗雄性激素药物者;孕妇、哺乳期、高血脂、肝肾功能异常者及精神病患者
(3)病例与分组 全部病例均来自于我所门诊诊断明确的寻常痤疮患者。临床症状为面部、胸部、背部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等,符合寻常痤疮诊断标准,共入选1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因失访而剔除,最终完成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分类,Ⅰ度13例,Ⅱ度25例,Ⅲ度20例,Ⅳ度2例;性别,男32例,女28例;年龄14~34岁,平均年龄21.5岁;病程2个月~108个月,平均35个月。对照组60例。分类,Ⅰ度10例,Ⅱ度26例,Ⅲ度21例,Ⅳ度3例;性别,男34例,女26例;年龄14~32岁,平均年龄20..3岁;病程2个月~96个月,平均3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分类、病程等均有可比性。
(4)观察方法 每次用药前用非药物性香皂清洗面部皮肤,擦干后患处涂药,早晚各一次,疗程6周。治疗组:外用复方西咪替丁乳膏(我所制剂室研制,经潍坊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动物急性毒理试验证实无毒性)。对照组:外用必麦森凝胶(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分别在用药第1、2、4、6周末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时判定疗效,治疗前查血、尿常规、肝功能。
(5)疗效评价方法及标准 疗效=(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痊愈为皮疹总数消退≥90%以上;显效为皮疹总数消退60%~89%;有效为皮疹总数消退20%~59%;无效为皮疹总数消退<30%。将两组病例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计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统计学方法:皮损消退率、有效率比较,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6)处方组成及配制 西咪替丁1.0g 酮康唑1.0g 红霉素1.0g 全反式维A酸0.025g 硬脂酸11.5g 白凡士林5.0g 液体石蜡15g 甘油12g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三乙醇胺3.0g 尼泊金乙酯0.1g 蒸馏水49.3ml 共计100g
按以上处方比例一次配制4000g,取硬脂酸、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尼泊金乙酯置同一洁净容器中加热,融化混匀,并保持85℃,备用,此为油相。另取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蒸馏水置同一洁净容器中加热、混匀,并保持85℃,此为水相。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中,边加边向同一方向搅拌,至温度降至50℃时加入西咪替丁、酮康唑、红霉素、维A酸搅拌至冷凝,即得水包油型乳膏
2、结果
(1)对不同类型皮疹消退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组炎性丘疹、脓疱的消退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1.72、0.54,P值均>0.05。而粉刺、结节的消退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342.87、343.39,P值均<0.01。说明两种制剂对炎性丘疹、脓疱的疗效相近,但治疗组制剂对粉刺、结节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制剂。
(2)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1.6%,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值为5.21,P值<0.05。
(3)不良反应
第一周末,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第二周开始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反应,治疗组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平均17.5天),发生率为11.70%,对照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平均14.5天),发生率为10.0%。主要表现为轻度的红斑、干燥、脱屑、瘙痒。多数在治疗过程中可自行消失或停药后消失,不影响治疗。,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及持续状态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雄性激素代谢失调。雄激素与痤疮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医家关注的焦点。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正常情况下,在毛囊漏斗部仅出现非黏着性的角质形成细胞及单层细胞脱落入腔内,而在粉刺形成的开始,细胞角化的终末阶段发生障碍,角元细胞间黏着性增加,漏斗部导管角质形成细胞不崩解脱落,而细胞更替速度加快,结果导致毛囊漏斗部导管角化异常,形成粉刺。
(3)微生物的作用。存在于毛囊皮脂单位中的微生物,对痤疮的发生起主导作用。与痤疮发生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尤以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研究的药物组合主要为西咪替丁、红霉素、全反式维A酸和酮康唑。其中西咪替丁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可明显地抑制皮脂溢出。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而对痤疮炎性丘疹疗效较好,且外用无明显副作用。维A酸可抑制皮脂腺分泌缩小皮脂腺腺体,减轻毛囊皮脂腺腺管异常角化,并使痤疮丙酸杆菌的密度降低,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从多个环节抑制粉刺的形成。酮康唑对由糠秕孢子菌引起或合并有糠秕孢子菌感染的痤疮有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针对痤疮发病的多种因素,采用上述药物合理组合,外用治疗寻常痤疮,不但可以起到抗细菌、抗真菌、抗雄激素、减少皮脂分泌及改善和防止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等作用,同时,也避免了口服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复方西咪替丁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必麦森凝胶,且治疗组粉刺、结节皮损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主要是四种药物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溢出、抗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糠秕孢子菌及抑制炎症反应,抗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复方西咪替丁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高、副作用小,清洁舒适、价格低廉,可作为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制剂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