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尺桡骨骨干骨折是常见上肢损伤之一,包括尺桡骨双骨折,单纯尺骨干骨折或单纯桡骨干骨折而上下尺桡关节正常。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相对少见,占全部儿童骨折的3%-6%,在儿童患者中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罕见,闭合复位外固定通常可以取得成功,故保守治疗为该骨折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前臂的明显成角畸形可导致永久性的丧失旋前或旋后功能,同时遗留前臂弯曲畸形,故早期正确的治疗并不能忽视。上肢较少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在尺桡骨骨干严重的骨折中应警惕其发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直接暴力:
多见于重物打击或机器伤、刀砍伤,骨折为横行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由于暴力的直接作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肌腱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
二、间接暴力:
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致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斜向下传导至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故尺骨骨折线较桡骨骨折线低。桡骨骨折多为横行或锯齿状,尺骨多为短斜型。
三、扭转暴力:
跌倒时身体向一侧倾斜,前臂同时受到纵向传导和旋转扭力的作用,发生尺桡骨螺旋型双骨折。骨折线方向一致,多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桡骨骨折。
临床表现:
前臂外伤后局部肿胀、畸形及压痛,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活动受限。儿童常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无骨端移位。有时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要注意检查。
治疗原则:
1、无位移的骨折或单尺骨、桡骨轻度位移的骨折,可行石膏外固定等功能锻炼。
2、移位较明显的骨折施以手法复位。固定稳定的石膏外固定至少4―6周。
3、手法整复的不稳定的骨折以及开放性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如:钢板、弹性钉)。
尺桡骨干双骨折
① 青枝骨折:
② 同一水平尺桡骨干双骨折和不同水平的尺桡骨干横断骨折:
③ 同一水平、移位方向一致的尺桡骨干双横断骨折: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在助手持续牵引下,前臂以石膏固定。掌侧长度由肘横纹至腕横纹,背侧由尺骨鹰嘴至腕关节,桡侧由桡骨头至桡骨茎突,尺侧自肱骨内上髁至第五掌骨基底部。若骨折原有成角或侧方移位,按移位方向用三点或两点加压法放置压垫。中及上1/3骨折,在前臂骨折成角处掌侧面放置一平垫,前臂背侧远近端各放置一平垫,因骨折端易向掌侧及桡侧成角,可在骨折部桡侧再放置一平垫;上1/3骨折,桡骨近端易向桡侧偏移,可在桡骨近端桡侧再放置一平垫。不建议使用分骨垫,因经观察其难以防止尺桡骨的靠拢,反而容易引起皮肤的压迫坏死。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后前臂石膏外固定,前臂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尺骨下1/3骨折,尺侧石膏应超过腕关节,将腕固定于桡偏位,前臂固定于旋前位。下1/3骨折愈合较慢,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尺骨上1/3及中1/3骨折,前臂固定于中立位。儿童固定4―5周。桡骨上1/3骨折前臂固定于中立或旋后位,中1/3及下1/3骨折前臂固定于中立位,屈肘90度,三角巾悬吊于胸前。石膏固定4-6周。
2、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术:目前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最为广泛采用内固定方式为弹性髓内针。如尺桡骨双骨作内固定则通常不需要再作外固定,部分病例作单骨固定后另一骨骨位相对稳定,故辅以前臂U型石膏制动。内固定可于术后3月拔除。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当然对粉碎性骨折,陈旧性骨折髓腔已封闭者以及大龄儿童接近生长停止期的不稳定骨折、对骨位要求高等情况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稳定效果。
开放性骨折:应于手术室行清创手术争取使其变为闭合伤口。然后根据骨折成角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尺桡骨骨折成角允许在0°~10°之间。对于成角在10°~20°之间的病例,则应分年龄来处理,5岁以下患儿可以容忍这样的成角并有重新塑形的能力,所以可以维持石膏固定,对于5岁以上患儿则重新塑形能力下降,有可能后遗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所以应行手法闭合复位使其成角在10°以下。对于成角大于20°的病例,无论年龄大小都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应选择手法闭合复位纠正成角畸形。如手法复位失败或者骨折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就应该考虑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而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应考虑行钢板内固定。
术后康复
1、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抬高患肢,严格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及血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术后第一天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活动。4-6周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