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祖国医学对精神发育迟滞的认识
(一)关于病名
中国古代文献中没有“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的名称,但就其临床所表现的智能低下、发育迟缓、肢体软弱、言语障碍、流涎、少言寡语、囟门迟闭等症状,属于祖国医学的“五迟”、“五软”、“痴呆”、“解颅”等病范畴。历代医家在认识及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若父精不足,母血气弱,则胎儿先天有亏;或父或母有它疾遗于胎儿,致小儿先天心肝肾不足。心主神志,肝主谋略,肾主志且藏精,精生髓,髓上充于脑,人的生长发育,包括脑的发育均需肾所藏之精气,若先天肝肾不足,则髓海不充,脑无所养而智力低下,此类弱智儿童多是与生俱来的[4]。
2、后天因素:肾所藏后天之精来源于五脏六腑,若出生后体弱多病,或哺养失调,营养不良或惊恐跌扑损伤于脑,或生时难产等,均能导致小儿后天不足,即肾藏后天之精不足,无以生髓养脑而发痴。另外,后天因素还多与分娩时产伤及生后感受邪毒有关。
(三)关于治疗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云:“小儿五迟之症,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皆肾气不足之故”。故临床多从亏虚论治而投填补。脑为元神之府,清灵所寄。不容他物,若瘀血阻于脑府,诚如王清任所说的“脑气与脏气不接,气血无法上注于脑,脑失所养,精髓枯萎”。故从瘀论治,以通窍髓使血气畅达而致和平,复脑府之清灵,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北京中医医院的贺普仁教授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本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观察。他认为本病多属虚证,但也有少数是虚中夹实或实证。本病治疗以补虚益智为基本治则。脑居髓内,乃髓之海,为精明之府,赖心气、肝阴所充养,故常用醒神开窍,养心益智等法。贺普仁教授提出“补”、“通”、“调”来也就是补先天以固本,调周身之阳气,通其混沌之清窍。
总之,中医把智能活动分属于五脏六腑,但与脑、肾、心、脾、肝关系密切,认为先天肾精不足,脑海空虚,后天失养,心脾气血不足时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历代医家多采用健脑补肾,补益心脾,活血化瘀醒脑,祛瘀开窍等方法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