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肱骨髁上部处于骨松质与骨密质交界处,且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骨骼极薄,为应力上的弱点,较易发生骨折。此处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粉碎型,其中以伸直型多见,占90%以上。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对于治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度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2、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3、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4、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5、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关于肱骨髁上骨折,大多数患者家长排斥手术治疗,这对于医生的手法整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整复成功,对于患儿的身体以及心理未来的成长有莫大的裨益,下面是我的一个患者,薛某某 8岁 入院前2小时电动车上摔下,伤及肘关节,致使肿痛、畸形伴活动障碍,急诊来院,向家长介绍治疗方案,拒绝手术,要求手法整复治疗,经过治疗并连续跟踪拍摄x线复查骨折愈合良好,避免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创伤。
相关文章